描写笛声的诗句
关于笛声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笛声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梦中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登快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观胡人吹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译文】
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黄鹤楼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译文】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梦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正所谓:“五月水乡梅雨夜,驿桥船笛伴人声。缠绵幽怨江南梦,词调蕴浓易共鸣。
拓展阅读
1、描写牵牛花的唯美诗句97句
1、啄木矜奇服,牵牛蔓碧花。一樽虽草草,笑语且喧哗。
2、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3、折之插屋壁,经时子穰穰。竹篱疏复密,牵牛花低昂。迎风新意气,顾盼何昂藏。
4、野马横郊作凝水,牵牛引竹上寒花。
5、晓雨微微洒物华,牵牛初发傍墙花。
6、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
7、牵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开花荒榛上,不见细蔓身。谁翦薄素纱,浸之青蓝盆。
8、篱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
9、篱落牵牛又著花,摘花心在鬓先华。故园红染姜丝在,安得缄封寄各槎。
10、篱落牵牛放晚花,西风吹叶满人家。闭门久雨青苔滑,时见鸳鸯下白沙。
11、离离牵牛花,萦蔓绕业棘。秋风一披拂,苒苒弄寒色。
12、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3、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2、描写雨中散步的诗句79句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下面是关于雨中漫步的诗句苏轼的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的时候,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期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之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3、描写京城繁华的诗句116句
(一)
京师何处大观园,偏距城南近水边。
快绿怡红阁院暖,潇湘竹暗馆帘寒。
回廊曲径通幽地,水榭莲池映碧天。
画意诗情犹似梦,神游美景感华年。
(二)
渡水攀阶过粉墙,蘅芜种处是仙乡。
朱栏折曲应无客,石径清幽却有香。
摘取茝兰须纫佩,挽缠萝薜好成妆。
安居雅士知珍重,不慕芭蕉与海棠。
(三)
薄暮嘉疏觅旧缘,怡红幻境悟微言。
潇湘有客寻花冢,青埂无稽入梦轩。
槛外浮云栊翠静,村中水月稻香翻。
朱门亦恐伤秋色,一片痴情几世冤。
(四)
凹晶凸碧水云寒,石气芳园好大观。
世外仙姝空寤枕,山中高士正凭栏。
鸥盟入典三秋恨,女史寻亲一阵欢。
当信人间情万种,红楼歌赋四时阑。
(五)
最爱清幽苔径斜,此间合是绛珠家。
檐前漫说怜雏燕,良夜谁堪负月华。
竹印斑斑千点泪,风吟细细一声嗟。
多年药气应侵骨,疏影描成透茜纱。
(六)
有幸今朝到此间,初开眼界喜盘桓。
高科暖室欣名卉,中外花园赏至全。
热带珍葩惊望眼,沙生植物览奇观。
迎春吐蕊京南日,柳醒冰消二月天。
(七)
庭宇清深柳影长,翠亭曲径掩斜阳。
萧疏廊院金炉冷,锦绣莲荷玉盏香。
梦里别愁空逝水,台前湖色舞流觞。
风吹细细湘筠暗,何处书声打漏窗?
(八)
新居恰喜百花傍,胜景风流似旧乡。
频卷芳心摇绿影,解来人语有红妆。
犹闻席上传觞令,不觉熏笼贮鼎香。
莫道浮生都一梦,繁华过眼总堪伤。
(一)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二)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三)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四)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4、描写月亮和星星的诗句92句
1、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4、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5、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6、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7、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1、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12、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13、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14、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8、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9、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2、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23、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24、残月挂征鞍,路长山绕。独拥寒貂犯霜晓。水边林下,孤负此生多少。星星空满鬓,因谁有。
25、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
2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8、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9、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李清照《南歌子》
3、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沈德潜《枫江夜泊》
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
5、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白居易【岁晚旅望】
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8、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牛峤《定西番》
9、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温庭筠《更漏子》
10、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1、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12、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王昌龄【萧驸马宅花烛】
13、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李白【酬崔侍御(一本此下有成甫二字)】
14、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15、寂寂独看金烬落,纷纷只见玉山颓。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刘禹锡【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以志其事】
16、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白居易【独眠吟二首】
17、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18、星河犹在整朝衣,远望天门再拜归。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杜牧【岁旦朝回口号】
1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常娥】
20、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王勃【易阳早发】
21、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韩愈【醉后】
22、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发棹鱼先跃,窥巢鸟不惊。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卢纶【杂曲歌辞·皇帝感词】
23、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4、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张九龄【旅宿淮阳亭口号(一作宋之问诗)】
25、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杨炯【折杨柳】
26、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岑参【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27、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柳艳欺芳带,山愁萦翠蛾。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温庭筠【春日野行】
28、箭下妖星落,风前杀气回。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玉玺终无虑,金縢意不开。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29、叠鼓辞宫殿,悲笳降杳冥。影离云外日,光灭火前星。邺客瞻秦苑,商公下汉庭。依依陵树色,空绕古原青。温庭筠【唐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30、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孟郊【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5、描写大雁北归的诗句119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