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春节诗词带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05 15:25:25

最新整理春节诗词带赏析

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也称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旦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元日,本意为吉日,从汉代张衡《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群臣百官以及外国使节朝会祝贺的礼仪。

南朝·梁萧子云《介雅》(其三)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写出了元旦朝贺,众臣趋拜,钟石奏鸣的庄严肃穆的景象。

唐宋因袭此风尚。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朔之日万方在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珮随鹓鹭,登阶见冕旒 ”(卢纶《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微臣愿献尧人祝,寿酒年年太液池”(杨巨源《元日观朝》),“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杨巨源《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这些诗句,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

元日是万民庆祝的佳节。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元日述怀》写道:

筮仕无中秋,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风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此诗以人歌、花舞、岁酒、草色、风光等人事景物描绘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烂漫春色。“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表达了诗人盼望民富国强,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表现了农村新年的情形: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

首联的意思是: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颔联说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颈联写诗人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这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表明自己关心农事,亲近农民,也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尾联写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此诗笔调简朴,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农家欢度春节,期望新年丰收的内心世界和过节的独有特色。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元日示宗武》,写出了作为父亲的眷眷之情: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此诗是诗人在元日写给小儿子宗武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听到儿子的哭声自己的手就发抖,见到儿子身体长高了就高兴得直笑。接着写自己的艰难处境:四处漂泊,滞留远方,连过年也不能回来。身体体弱多病,只好借酒浇愁。诗人告诫儿子,要从小努力奋发,不要像自己做“白首郎”。诗的结尾怀念漂泊在江东近无消息的五弟杜丰,高歌中不由得泪流满面。整首诗写道情真意切,充满了人间真情。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新年作》,流露出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刘长卿进士及第只比王维晚三年,应当属于盛唐诗人。但他的诗名著于上元、宝应年代以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列为中唐诗人。他的诗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意思。他是一个刚正不阿、负责任事的人,因而使他在仕途上屡经蹉跌。据说在肃宗至德年间,他任转运使判官的时候,得罪了上司鄂州观察使吴仲儒(名将郭子仪的女婿)。吴仲儒诬告他贪赃二十万贯,因而贬谪为岭南南巴县尉。这首风调凄清、意蕴深沉的思乡之作,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难抑了。“天畔”,天边,这里指岭南;“潸然”,泪流的样子;独处异乡,又逢新年,思乡情切的诗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开篇的“切”和“独”,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颔联承上抒发感喟:“老”、“居人下”是诗人自况;一个“至”字,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显沉痛;“客”,指诗人自己;“春归”,春回大地、回故乡,有拟人意;一个“先”字,既有羡慕: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样,早早回到故乡,那该多好啊!更有埋怨:我还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归了呢?年老失意,春归己留,正是诗人“潸然”的原因。

颈联描写身处的环境:“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

尾联用典自喻,以问作结:“长沙傅”,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诗人以贾谊自比,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愤慨;“从今又几年”,表达诗人对摆脱不幸、早归故里的殷切期盼,与首联的“切”呼应。异乡新年的万般愁情,至此得以明了:为什么诗人新年时还在天畔独自潸然?为什么年老还位卑名微?为什么只能与岭猿江柳为伴?为什么不能与春同归?原来,都是因为诗人太像正直不阿的贾谊了,戚戚小人当道,谦谦君子岂能独善乎?

全诗虽题为《新年作》,但并不像一般作品那样仅是表达新年怀乡的愁绪,还融入了仕宦贬谪的悲愤,哀切深至;虽抒情多于写景,但情景交融,情致悱恻。以此观之, “五言长城” 之谓,确非诗人自诩之辞也!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描写新年景象,欢快动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北宋*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此诗作于诗人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创作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是人们的心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诗人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诗人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再看北宋词人毛滂的《玉楼春·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这是北宋词人人毛滂所作的一首辞旧迎新的贺岁词,词意是:莲花漏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碧井里沉冻着冬天酿造、春天饮用的酴酥酒(即屠苏酒)。在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喜,见到春神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好友。

词作既巧妙地写出词人过节时的情感,又详细地描述民间过春节的一些习俗。春寒虽未消退,但词人已满怀如对故友般的期待,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全词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宋代词人姜夔的《鹧鸪天·丁巳元日》,在新年里感受一份恬淡: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这一年,白石43岁,在古人眼里,已算“老来”人了。词一开始,写新年到来,万象更新,到处是恭贺新年的人。在迎春钟声里、双鬓变白中又迎来新的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词人慵懒对客,缓慢开门,恬淡生活,梅花伴身。虽然仍存了几许“隔篱灯影”的疏离,与“诗鬓无端又一春”的慨叹。“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写娇儿写字作画的天真可爱,形象地反映出民间在元日的早上,各家各户都要把门上挂着的画有门神神像的旧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以企求新年行好运的风俗习惯。

这首词不同于词人以往的词作,写得十分恬淡。词人半生羁旅,十年凄凉。苇桃在户,椒柏称觞。难得寸许光阴可享安平,却又是诗鬓添春,生减岁华。

梅花也闲,也恬淡,不是故人,是眼前人,老来做个伴。 应酬也少,也不需去管,隔着篱,看着灯火,仿佛贺年与自己无关;有关的只是这新年带给自己的寸许安然,比如梅花闲伴,比如稚子习书。

明代诗人叶颢的《己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言律诗.。首联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颔联写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春满大地,山河旧貌换新颜。颈联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雕的松树竹子有了些老态。尾联写春节中的人们,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诗中表现了人们在新春佳节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明代诗人文徵明《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春节拜年,不求面见,只发个名片儿,早晨起来,寒舍里名片飞扬。诗人也随俗,铺纸研墨,书写数张,人情虽简,却一点不虚。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此诗表现了明代新年拜年的习俗。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甲午元旦》: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714年春节是农历甲午年,时孔尚任已66岁,赋闲在家。诗里词间,跳动着他的赤子童心,反映出脱离*后平静的心境。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拓展阅读

1、《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年代:唐

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半不逞家。

江水流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扰的安静和美景。是了,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中的,顶峰上的顶峰”(《宫体的自赎》)的《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集》卷四十七收《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有名的。

关于此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江花月夜》一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人所借用。

既不像南朝山水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那样枯燥说,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而是将多种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于同一首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对唐朝繁荣的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在意境和结构方面,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又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以绘画美。作者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以音乐美。此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月派人闻一多提出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仅存其二首,而这首《江花月夜》又是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2、游黄山

黄山是我国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它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尤其是在冬季,黄山的景色更是别具一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冬游。我有幸在今年的冬天也前往黄山旅游,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第二段:黄山的冬季美景。

冬季的黄山景色独具特色,万物枯荣交替中形成的壮美景象,让人赞叹不已。在黄山,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松林、冻结的瀑布、奇异多姿的云海等美景,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黄山的日出日落时刻,山峰间、云海中形成的奇幻光影,真是让人心醉神迷。

第三段:攀登黄山的体验。

在黄山冬游中,除了观山峰美景外,还有攀登山峰的体验。攀登黄山是一项艰难而充满挑战的活动,但是攀登成功后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这种挑战自我的感觉和击败自己的成就感,真是让人难以言喻。虽然攀登黄山很辛苦,但是一路上的美景和伴随的感动,使得这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和充实。

第四段:黄山的文化底蕴。

黄山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这里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徽州民俗的独特魅力。同时,在黄山还能体验到不同于城市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第五段:总结。

黄山之美并不仅仅是冬季景色的美丽,更包括了文化底蕴、攀登体验等多方面的魅力。冬季黄山旅游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游客可以在寂静中感受自然之美,在劳累中感受挑战自我的快乐,在文化中感受人类智慧的传承。黄山是一座美好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3、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归来不看岳。”我们站在山峰上,来观那美丽的风光。

我看见过公园里千奇百怪的假山石,也游过九华山上险峻的石头,却从没看见过这一的石头。的石真怪啊,一个个奇形怪状,姿态万千,像是仙人,像是金鸡,像是仙桃,被大自然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真险啊,怪石嶙峋,十分光滑,好像你一爬上去就会一个倒栽葱摔下来;的石真繁啊,像是满天的星星,数不胜数。

我观过人为栽种的松树,也看见过田野里挺拔的松树,却从没看见过上的松树。的松真挺啊,一棵棵苍翠欲滴,生机勃勃,好像是把它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展示经我们看;的松真多啊,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松笔直地挺立在你的眼前,好像是这里就是松的天堂;的松真奇啊,它们竟然能够从窄小的缝隙中钻出来,而且,还泛着翠绿的颜色,让人见了,无不称赞。

这样的石长出这样的松,这样的松点缀着这样的石,再加上空中云海犹如一团一团的云雾,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真是大自然的一项伟大的杰作啊!”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整理春节诗词带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61937.html

热门阅读

  1. 秋天天气谚语汇总
  2. 网站运营年工作计划范文
  3. 汉语专业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4. 小学四年级关于清明节扫墓作文
  5. 圣诞送爱人祝福语
  6. 2019年妇女节英语祝福语
  7. 一个潸然泪下的感人故事
  8. 实用的建筑公司总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9. 动作描写的句子
  10. 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1. 励志英文说说心情短语
  12.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13. 眼角的泪是爱曾来过的光校园故事
  14. 心已渐渐冬眠诗歌
  15. 《苏珊的帽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6. 张小娴《悬浮在空中的吻》
  17. 新春贺词模板
  18. 故乡是一盏灯散文
  19. 有关看淡人生的诗句
  20. 一暴十寒的故事
  21. 沁园春辛弃疾诗词
  22.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范文
  23. 2016年猴年新年贺词
  24. 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 李清照
  25. 初一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2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诗词翻译赏析
  27. 学校班级卫生检评总结范文
  28. 3白色情人节给女朋友的祝福语
  29. 国际儿童节祝福语
  30. 满江红题冷泉亭翻译赏析
  31. 2015有关学习的英语谚语集锦
  32. 含山方言的歇后语
  33. 读《弟子规》有感范文00字
  34. 2015公司年会主持词范文
  35. 感恩教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
  36. 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
  37. 《北风和小鱼》教案设计
  38. 拜师结对总结的发言稿
  39. 教师在高三家长会上发言稿
  40.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20首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07 05:05:06
本页面最近被 84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天津,TA在页面停留了 13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