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13:32:16

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意大利童话:三颗钮扣的房子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课文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课文大意,再有重点的读课文。

2、认读生字:

钮扣 出租 搁置 锤子 刨子

锯门槛 膝盖 拒绝 仆人 嘭嘭

* 喇叭 娶亲 笑眯眯

开火车读生词。

3、默读课文,自己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4、三颗钮扣都为人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5、它的小木屋为什么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

6、默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品读国王的话,体会问题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三、小结:

想一想,老国王为什么摘下自己的王冠?

木匠用它博大纯朴的爱心容纳了自己身边的人,它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注意:“槛”“囔”的读音。

二、表演

请同学把自己组编的故事演一演,想一想,木匠的房子为什么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人?

作业:

如果你是那位国王,你会为自己的人民做些什么?

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拓展阅读

1、幼儿园案:《大观》

活动目标:

1. 欣赏中国和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

2. 了解不同环境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3. 运用绘画、制作等方式自主喜欢的

活动准备:

1. 资源《大观》PPT,各种各样的资料。

2. 四种交通工具挂图,简笔挂图。

3. 师手工作品一份

4. 彩色笔、绘画纸、手工材料(太空泥,彩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粉刷匠》律动操,组织幼儿入座。

2. 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是很棒的小小粉刷匠,你们把刷的真漂亮。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下其它漂亮的啊。好,现在老师作导游,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3. (出示火车图片)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坐着火车向我们的第一站北京出发。(欣赏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图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1) 出示故宫图片,提问: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是什么样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古建筑大气、端庄、对称的特点。

让幼儿认识梯形顶,长方形身。

(2) 出示鸟巢的图片,提问:你看看它像什么?帮助幼儿了解象形建筑

师小结。

4. (出示飞机图片)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坐上飞机向第二站俄国的圣彼得堡堂出发。欣赏圣彼得堡堂图片,感受外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提问:大家看这个建筑像什么?它跟我们看到的中国建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它漂亮吗?帮助幼儿了解外国古代的建筑。

师小结。

5. (出示轮船图片)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坐上大游轮向第站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出发。欣赏悉尼歌剧院图片。感受外国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提问:大家看看它的外形像什么?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象形建筑的特点。帮助幼儿掌握角形顶的建筑特色。

师小结:我们中国的建筑和外国的建筑风格不一样,但各有特点,都很漂亮。都体现出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6.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看了这么多中国和外国著名的建筑之后,让我们一起坐着小汽车(出示汽车的图片),去看一种很特别的。(出示蒙古包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猜猜看,在哪里会有这样的?它与我们住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那里的人们要把建成这样?通过讨论了解不同环境、气候与建筑的关系。让幼儿了解认识半圆形顶的建筑。

师小结:不同的地方环境和气候不一样,所以建得也不一样。

7. 欣赏其他小朋友,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老师:今天我们坐火车、坐飞机、坐轮船去了那么多的地方看了那么多的,我想大家现在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自己喜欢的了。在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其它幼儿园小朋友们

8.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播放粉刷匠伴奏曲)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如可以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可以利用太空泥制作,还可以利用彩纸拼贴

评价总结:

1.请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师积极肯定幼儿作品,增强幼儿自信心,体验成就感。

活动延伸:

1. 可以请幼儿回家或在美工区继续制作或搭建各种各样的

2、《槐乡的孩

《槐乡的孩》是自读课文,因为是自读课文,我划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中,我先让生自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说说槐乡孩的特点。 鼓励生们在读中找答案,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但上课时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后我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老师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照顾到中下生的阅读能力。所以,这些水平的生由于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容易分神,习效果不好。 另外,这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品读课文,由于前一个环节不好,所以这个环节实施效果也就不好。一节课下来,使我认识到:备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生的实际情况,中一定要正确面向全体生,提问要从生出发,要有层次性,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思维。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的勤劳,对此生感受最深,槐乡孩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生说第段写的槐乡孩干活时的样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生体会到孩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习小组的组长和生一起习。

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们采摘槐米,从中获得快乐,使孩们的童年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本课在处理文本内容时,用了一课时,(作业例外)阅读课文把习的权利交给了生,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习课文。本人认为本课的指导还是比较务实的。槐树对于我们农村孩来说并不陌生,只要生查资料就能了解槐树的生长特点,无需老师作太多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槐树下的故事。本单元都是体现孩课余生活的乐趣,每篇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也是生走进写作的一个亮点模式。

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读起来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快乐。在授课时,本人出示了阅读要求,让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乡孩对槐树有一种什么感情?

2、勾画描写槐花的特点的句,槐米有什么用途?

3、第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种动物有什么作用?(重点)

3、那些地方能表现孩们的欢乐心情。

4、孩们劳累了一天为什么还带着甜蜜的微笑?(重点)

5、槐乡的孩可爱吗?为什么?(重点)

的重点点拨中,运用了句比较突出重点。如:槐乡的孩可不怕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在点拨的过程中适当提示这是一种写作技巧“衬托的手法。”比如,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这里本人重点引导了,因为在写作中,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生,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还是要掌握。如,要体现天气很热的句式:花儿(热得收藏起了笑脸),星星(热得躲进了云层),小花猫(热得直趴着喘气),可是老师(仍然还在灯下批改作业)。描写天气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气特别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连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样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本人在本课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如:准备好工具书,词典字典等。阅读时不走马观花,要仔细地读,重要的地方勾勾画画,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细细品读,每句斟酌,体会每段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次阅读,核实阅读中老师所出示的阅读要求。从而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课后练习,写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并写出此处所发生的趣事,伤心事等。(生作品略)生习作是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为了拓宽生阅读知识,同时也体现阅读课的实质意义,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落到实处,本人出示了与本课有关的四字词语。

劳而无功 劳苦功高 归根结底 张灯结彩 劳民伤财 劳师动众结伴而行 结草衔环 满不在乎 满面春风 满腔热忱 满城风雨

生自己去积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语,并安排抄写习作。即使课文中的知识处理不足也可以通过这种有效的作业方式足以弥补了。

“品读”是本文的重点,但为了生阅读量的增大,让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如:槐乡的孩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离不开石头。

仿写:1、(我离不开妈妈,就像河里的鱼儿离不开水,田里的禾苗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2(我离不开校,就像幼小的孩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大山的人们离不开大山的土地。)

总之,本人坚信,如果阅读坚持这样做,相信自己的效果差不了多少,生的习效果也能务实。只有脚踏实地的,朴实的,会逐渐创新的。总归一句,语文无定一,自己的生,因材施方能是根本。

3、《槐乡的孩

材简介:

《槐乡的孩》是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本课共1个课时完成。

1、小语文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法指导,引导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生在课文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2、识字、阅读、写作位一体的理念。

3、《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科的深层次整合,从而提高质量。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生的自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生的习兴趣,引导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重、难点:

引导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生自读能力,并使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习者特征分析:

生是年级生,经过一、二年级的习,生对语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课文是生初次接触的,它的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生能借助课件自主习,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较有兴趣。

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

策略的选择: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习、合作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习资源,发展生的想象力。习方法,明确目标让生自主进行。

2、利用跨越式课程资源培养生的读写能力。

资源准备:

1、多媒体室。

2、供生阅读的跨越式课外阅读材料。

3、制作相关的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文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快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那里的孩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3、认识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意图:回忆前面所课文。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

二、了解略读课文的习方法:

1、向生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

(1)没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以自为主:(3)只要大概读懂课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2、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件出示):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思考,画出有关的句段来理解,然后和同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意图:了解略读课文的特点,习略读课文的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按自要求自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生活的快乐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读了课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讨论。

意图:通过自提示引导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

四、读后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1、槐乡孩的快乐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劳动中,所以让生反复朗读摘槐米的劳动过程,从中体会他们用劳动换取上的钱和摘到槐米满载而归以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愉快心情。

2、把你喜欢的句或段落画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中比喻句。

意图:在过程中师多给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生知道槐乡的孩具有勤劳、自立、自强、勇敢、懂合作、爱习的好品质。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五、质疑: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生从槐乡孩的品质和课文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外阅读:

跨越式发展课外阅读材料53页《体验乡村生活》58页《劳动的乐趣》。

八、课外拓展:

1、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意图: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4、《槐乡的孩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槐乡的孩以苦为乐的品质,引导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一、谈话导入

1、同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助他人、锻炼身体、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 花苞 米粒般 染料 耷拉 黎明 一簇簇 塞着 缕缕炊烟 觅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 甜蜜 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品读课文

1、同们,槐乡的孩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的钱是怎么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

导语: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句看出槐乡孩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非常辛苦,可孩们却是快乐的。孩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总结课堂

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此时,你知道槐乡的孩有什么样的快乐吗?

2、小结:快乐不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还有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快乐。同们,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去品尝槐乡孩劳动的快乐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五、写作积累

1、通过想象,接着写一写槐乡孩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明天,只要是晴天,孩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他们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并抄下来。

5、《槐乡的孩

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重难点:

1、引导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使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准备:槐树枝、课件

一、激情导入

师:(举起槐树枝)问:这是什么?

生:这是槐树枝。

师: 对,是槐树枝。有这么一个村,山上长满了槐树,村里生活着一群孩。你们想看看这个村和这些孩吗?(板书:《槐乡的孩》)。

生:想!

师:(播放课件、观看画面、欣赏音乐)看完后问:你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大山、高大的槐树和漂亮的槐花。

生2:我还看到了槐乡的孩们生活得很快乐。

二、初读感知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槐乡的景色确实很美丽。让我们到《槐乡的孩》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爱劳动,自己挣钱交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生活得很快乐。

、品读体验

师:同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生3:女孩……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你们感受到快乐了吗?

生:(反复读、体会)。

师:同们找的句都对,剩下的句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生分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们生活的快乐。

四、小结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拓展练习

师:同们,槐乡的孩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菇乡、茶乡的孩,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故乡。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采茶、采菇也要不怕热和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采过茶。采茶很热,但能挣到钱,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爸爸妈妈采过香菇。我认识到了采香菇是一件细心的事。

生3:……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后反思:

新时代的孩大部分是独生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目标。这样非常合理。

略读课文是年级刚接触的新的课文类型,引导生归纳习方法,为生今后习这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法指导确切。

拓展训练,重视读写结合,为作文启蒙作好铺垫,符合新课标年段的要求。

点击查看更多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5889.html

热门阅读

  1. 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读后感
  2. 小学开展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3.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困境的范文
  4. 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论文
  5. qq空间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6. 七夕有感作文
  7. 201年关于五一放假的祝福语
  8. 幼儿园大班班务方案计划
  9.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
  10. 汽车买卖协议书
  11.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范文00字
  12. 2018水利普查季度工作计划
  13. 2016关于元宵节的祝福语
  14. 20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祝福语
  15. 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范文2000字
  16. 关于小学教科版语文第二册的复习计划
  17. 描写孩子们玩耍的句子
  18. 掌声响起来初一作文500字
  19. 小孩子满月酒的贺词
  20. 201年公司员工生日祝福语精选
  21. 小学关于春节习俗为话题的记事作文800字
  22. 雷锋社总结大会策划书
  23. 阅读古诗清明
  24. 爱上诗词初三作文
  25. 最新生日空间留言的祝福语大全
  26. 句子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27. 201年送给长辈的生日祝福语
  28. 缅怀先烈感恩手抄报
  29. 过年拜年祝福语
  30. 描写河的优美句子201
  31. 席慕容散文《燕子》阅读答案
  32. 厨师终年终总结范文
  33. 关于迎春的对联
  34. 可以激发的潜能美文摘抄
  35. 安慰人心累的句子
  36. 关于好句的摘抄大全
  37. 小学语文微课程心得体会
  38. 简短的生日快乐祝福语大全
  39. 端午节屈原传说的作文
  40. 关于西湖的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1 08:46:45
本页面最近被 91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北京,TA在页面停留了 10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