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太平军的爱国故事
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兵有六十多万,在太平军的冲击下损失惨重,集结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也只能采取守势。这样,清*不得不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地主武装——团练身上。曾国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家发迹的。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在京城做到了礼部侍郎,二品*。公元1852年,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孝,不久咸丰帝就下达了要求各地在籍**团练的诏令。曾国藩的做法与其他大臣不同,他的目的不在于组织地方性的民团,而是着手于建立一支新军。这支军队全由湖南人组成,湖南简称湘,所以被称为“湘军”。
曾国藩以他的亲友、师生、同乡为骨干,招募朴实、也都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民当兵。湘军的饷银比绿营兵高出一倍,内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下一级由上一级挑选和指挥,最后听命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利用团练大臣的地位,取得了脱离于地方的司法权,在组织和整肃湘军的过程中,就擅自处决了二百多人,被人称为“曾剃头”。他借着*团练的机会,截留朝廷过往的赋税、饷银,私自*、开征,用来*了一千多门洋炮,置办了三百余艘战船。一年之间,湘军陆营、水营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余人。
在太平军西征部队的进击下,绿营兵节节败退,清*一再下令湘军增援。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不愿轻易冒险,一边抗旨拖延,一边加紧了湘军的军事训练。公元1853年底,太平军攻克湖北黄州,咸丰帝不得不亲笔写信给曾国藩,说,已经火烧眉毛了,要他 “激发天良”,出兵打太平天国。曾国藩感到军事准备已经完成,这才同意出境作战。从此后,湘军就成了太平军最主要和最凶恶的敌手。
湘军虽然挽回了局部战场的颓势,但也受到了太平军沉重的打击。公元1854年4月,太平军在长沙附近的靖港大败湘军,曾国藩羞愤之下投水*,被部下救起。一年后在江西湖口,石达开又沉重打击湘军水师,曾国藩眼看将被俘虏,又一次投水自尽,被捞起后逃回南昌城中,还特地写了遗嘱。只因西征军取胜后,奉调回师天京参加攻打江南大营的作战,才使曾国藩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然而,太平军在大好的军事形势下,却爆发了一场可怕的内讧。公元1856 年,东王杨秀清利用“代天父传言”的特权,令洪秀全下跪,逼他加封自己同为“万岁”。洪秀全秘密召回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后来又被洪秀全诛杀。在这场自相*的“天京之变”中,有两万名太平军战士死去。石达开在全家被害、又处处受到排挤的情况下,负气带领主力部队十万人出走西南,先后转战七省,终被清军消灭。
“天京之变”不仅给了湘军喘息和重整的机会,而且改变了各战场的力量对比。曾国藩乘势攻占了安庆,打开了通往天京的门户。他让弟弟曾国荃沿长江东下进攻天京,左宗棠由江西进入浙江,李鸿章从上海进犯苏南,三面合击,围困天京达两年之久。公元1864年7月,湘军用炸药炸开城墙,攻入天京。守城的太平军虽然因为长期饥饿而奄奄一息,仍然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天京沦陷后,太平天国的余部还在江南各省坚持*达四年之久。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被誉为“中兴名臣”,博得清朝和帝国主义者一片赞赏声。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为了避免朝廷疑忌,于是主动将十二万人的湘军逐步遣散,由旗兵南下接防。但他的势力和影响,已经非常大。仅仅在他的幕僚中,担任总督、巡抚以上*的就有二十六人,其中包括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重臣。“湘军系”成为清朝统治阶层中的一个重要*集团。
拓展阅读
1、太平军将领秦日纲简介 秦日纲是怎么死的?将相故事
秦日纲生于公元1821年,去世于公元1856年,是太平天国起义中的著名将领,后封燕王。
秦日纲是广西贵县人,原名秦日昌,为汉族客家人,有二弟畏王秦日南、三弟报王秦日源 、四弟庆王秦日庆、五弟贺王秦日来。秦日纲原本是贵县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户,后来参加了洪秀全等人成立的拜*教,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秦日纲参加拜*教的时间要比石达开、杨秀清等人晚很久,一直到拜*会马上要起义了才刚刚加入起义大军。但是奇怪的是,秦日纲虽然资历不够,但是却很得洪秀全的重视,并且成为天平天国中领导层之一。
刘秀成自述中说:“所知事者,欲立国者,深远为者,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相秦日昌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并未有人知到王天欲立江山之事。”也就是说在仅有六人知道的起义中,秦日昌虽然加入拜*会不久,但是却能与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韦昌辉等人并列。
秦日纲在加入拜*会的时候,天兄就说:“日纲尔识得这处人,看光景如何总要灵变,一心扶尔哥子,救紧他也。”日纲答说:“遵天兄命”。
秦日纲之所以能在早期就成为天平天国中地位不低的一份子,背后应该是全靠洪秀全撑腰。所以秦日纲一直都是洪秀全的坚决支持者,后来秦日纲与韦昌辉一道发动“天京事变”,也是因为韦昌辉用杀杨秀清是洪秀全的命令说动的。
在洪秀全等人创造的阶级地位中,秦日纲就高封为天官正丞相,列在群臣之首,这里就已经奠定了秦日纲日后的地位了,后来又封鼎天侯,秦日纲地位更高。
太平军在曾林昌等人的率领下,在山东临清州溃败。秦日纲率第二次北伐援军前往直隶增援,封为燕王,后在舒城战败而归,言:“北路妖兵甚多,兵单难往”。杨秀清因此派他前往安庆等地。
后来奉命稽查河道,密拿奸宄,抵达九江之时,听说了太平军被清军战败的消息。秦日纲怒斥守将石凤魁、黄再兴。后来与杨秀清会合之后,留守田家镇,统管太平军军政。
清军来袭之时,秦日纲依据太平军在长江上游修建的江防要塞,与清军战。在与清军对战中,秦日纲亲率太平军,战局先胜后败,退回田家镇,半壁山下横江铁锁被斫断。后来尽管秦日纲率守军坚持抵抗,但是却仍然步步失守。一直到石达开率领援军赶到,才收复了失地,克复武、汉。
秦日纲因为失守的罪责,被革去王爵,改为顶天燕。等到至乙荣五年杨秀清假托“天父因秦日纲革职之后,尚知愧厉,亦既除却奴名,即可复还原职”,杨秀清才官复原职。
天京被围之时,秦日纲率军前往解围,破吉尔杭阿军,大败张国梁军,后与石达开会师,打破孝陵卫江南大营,天京之围告解。
1856年,秦日纲正在丹阳前线与清军对战之时,与回京准备绞杀杨秀清的韦昌辉相遇。韦昌辉以天王密诏回京诛杨秀清一事要求秦日纲一同回去。秦日纲本就与杨秀清有旧仇,所以听从了韦昌辉之命,率军悄悄返回天京。
他与韦昌辉急行军赶回天京,趁夜带兵入城。先是带兵将杨秀清一家追杀逮捕,随后又附从韦昌辉,妄肆杀戮。
石达开听闻此事之后,赶回天京责问,却反遭到二人威胁。石达开一家被杀,石达开逃走后。秦日纲又遵韦昌辉之命,带兵追击,一直追到西梁山才回。
后来石达开质问“天京事变”一事,韦昌辉被洪秀全诛杀,而秦日纲也难逃一死。最后被革除爵位,在天京处死。
2、感动人心的爱国红色故事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爱国是一种责任》。
迎着晨曦,当嘹亮的国歌奏响,望着国旗冉冉升起,你可曾意识到国旗、国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就要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会唱国歌。
你可曾知道远在西藏的99岁的藏族老人次仁曲珍在没有正规的旗杆,没有国歌伴奏的情况下也在和我们一起完成这个庄严的仪式。
并且___年坚持不懈,从不间断。对于她来说,爱国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
元朝左企弓曾呼出“一寸山河一寸心”的心情;明代学者、思想家顾炎武坚定地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表白:“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更是身体力行,堪称爱国典范。美国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说过一句话:“不懂得热爱国旗的学生,无论他多么出色,都不是好学生。”
在波兰,每一所学校都专门设有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并使之融入*、历史等科目中。在泰国,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极端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和爱国教育。
最具特色的是韩国,它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韩国人历来以使用本国产品而骄傲。可见,爱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
中华民族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不仅是展示民族精神的外在形式,也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校园礼仪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因此想让别人尊重你,就得学会尊重他人。“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今天,我们每次升旗仪式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其更深一层的目的是在于使大家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用凝聚在国旗、国歌中信仰、信念、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照自己,要求自己;使大家明白爱国不是挂在嘴上,而应该是落实到日常点点滴滴的行动上。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3、爱国故事读后感
今天在家读了《杰出人物故事》这本书,里面写了孟子、李四光、陈景润、钱学森、钱三强等22个著名人物的故事,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所研究的领域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祖国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陈景润
陈景润出生在1933年5月22日,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普通的邮电局职员,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过上比自己好的日子,于是为他起名叫景润。他自幼喜欢数学,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于有一次碰到了树上还给树道声“对不起”。有一次老师讲到:“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而它的皇冠就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的猜想则是那顶皇冠上最美丽最大的明珠。”他暗暗地记在心里,从此他不分昼夜的验算,终于解开了哥德巴赫猜想,为国争了光。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从小就喜欢玩弄机件。
有一天,他对家里的西洋闹钟产生了兴趣,他想不明白这个闹钟为什么会转动,于是就把它拆开来,然后又凭着超强的记忆力和自己的坚持把闹钟给组装了起来。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留美幼童班,在美国上学。在上学期间,有一次,因为一只中国制造的花瓶和同学发生争执,那个同学说不是中国造的,而且用语言侮辱中国人,詹天佑就和他争吵起来,他那种强烈的爱国的心情让我很佩服。后来他努力学习,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领导中国人民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就是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祖国。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可以只看重那些诱人的金钱、名利、地位,而是要有一颗忠于祖国、为祖国服务的心。我们也要好好地学习去报效祖国!
文/戎哲宇
**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勤勤恳恳的为人民做事。但是,不叫的狗是最可怕的,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令人惊心动魄:谈笑间,一个异样的动作,一个不自然的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牺牲。而杨子荣正是执行这种异常危险工作的人。
杨子荣是东北联队的侦查英雄。1946年,他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带领下来到东北消灭盘踞多年的*。杨子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化装成*,打进匪窝!就这样,他孤身一人来到了威虎山。山上,面对老奸巨猾的座山雕设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阱以及凶恶的八大金刚的盘问,他不慌不忙,以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勇敢通过了考验和一个又一个危险,并及时送出了情报,全歼了*。
合上书,那鲜红的“林海雪原”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加的红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一群战士,在深山老林里奋斗,他们,不但为了自己的理想,更为了*主义的事业。他们不怕死,因为他们的脉搏早已和这郁郁葱葱的树林联结在一起,他们的心永远跳动在这白雪皑皑之中。可怕的穿山风吹不走他们,密集集的枪林弹雨吓不走他们,只因他们有了自己的理想:为*主义事业而奋斗!他们对理想不懈的追求,甚至甘愿付出生命。是啊,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心灵便会空虚,浑浑噩噩的挨日子。然而有了理想,该如何呢?应该不懈的追求,执着的追求,冲破层层阻碍,到达心中的高度。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他虽败犹荣,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任何人都无法从精神上击败他。成功便是理想的实现,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同,每个人的理想也不同。
我们好比海中的迷失者,理想便是彼岸的灯塔。若无理想,中国何来几千文化;若无理想,中国就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站的挺直。因为理想,袁隆平发明了*水稻,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因为理想,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圆了人类的飞天梦。
其实,理想很简单。每个人并不需要都立下豪言壮语,只要每人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只是,树立一个理想不难,花一段时间追求也不难;难的是花尽毕生尽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高度,只要努力,纵然没实现理想,但至少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在生活的海上,理想之舟使我们纵横遨游,但是,如果不到达彼岸,舟又有何用?因此,让我们驾着理想之舟,鼓荡起理想之帆,破巨浪,乘长风,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吧!
今天闲的无事,翻开书,想看看有没有一些好的文章或故事,翻到一篇文章《小英雄雨来》不由得起了兴趣,边看了起来,看完后,感慨良多
小英雄雨来主要讲了一个在抗日时期的故事,雨来本是一个在那个时代平凡无比的小孩子,在上夜校的过程中学到了一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www.**)后来,日本开始侵入中国,在扫荡雨来的村子的过程中审问雨来,雨来软硬不吃,即使日军如何威逼利诱都不肯说出地道的存在,最后,日军决定枪毙雨来,就在我为雨来死去而伤心时,作者又峰回路转,原来,雨来在那一刹那跳进河里了,使人松了一口气。
看完后,我不由得感慨雨来的爱国精神,我在想假如我也在当时的情况呢,我会是怎样的呢?或许在日本军官利诱的那一刻,我或许就屈服了。一想到同学们平时的"爱国表现"我就是一阵惭愧,篡改国歌,国歌唱不着调,记不住国歌歌词……再将他们和雨来相比,又是一阵羞愧袭来。
我又想到社会上的人们在嘴里整天说着"爱国爱国"但又有多少人实际上是爱国的呢?有人甚至为自己出身在中国而羞愧。我不由得惊叹同时中国人,为什么雨来和别的中国人相差那么大啊。
但是,爱国同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的大举动,不需要做什么抵制日货,砸日本用具,对中国会有很大损失,但对日本不一定会有很大损失,因为你要买国货,就联想笔记本来说吧,电池是日本,屏幕是日本的,汽车,制动是日本的,这样看来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日本的,买国货并不能击垮日本经济,反而抵制日货同样会冲击中国经济,为日本工厂工作的工人可能会面临失业,做中日生意的中国商人可能会破产,中国人开的日本商店可能会倒闭,所以抵制日货是把双刃剑,同样会刺激中国经济,要知道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只要中国发展起来,再抵制日货也不迟啊,爱国只要你们为中国社会做出一丝的贡献就行了,哪怕你是清洁工,也在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爱国了。爱国很简单,却又很难,但,只要让爱国成为我们的潜意识,就行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5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