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1200字

发布时间: 2025-07-11 15:02:3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1200字

近段,再一次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灵魂又一次被彻底地洗染,这种轻快兼并沉重的崭新感觉是如今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无可比拟的!

“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诠释当前教育中的困惑,用智慧幽默的语言阐述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让课堂充满关注的气息,让生命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地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河起波涛,可以冲土决堤,涓滴石穿。肖川教授的文字正如这水,每一个社会中人的感动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会干涸枯竭。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而又崇高。相信我们自己也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行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字字句句皆经典,时时处处有感动,折射着一种灵性。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教育到底给了人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我曾看到自己小学时威风凛凛,才华出众的班长,经过无数次教育的“洗礼”,高中过后,简直判若两人,人不但变得傻呆呆,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也不会,面对昔日的老同学居然一句话也不会说。难道这就是教育的影响吗?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去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吗?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深刻反省吗?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知道了:负担过重会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教育是什么?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养成博雅君子、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一种文化过程,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心灵转向的神圣生活。”但现实生活中,发现了一种现象:教师一方面用重复训练、机械记忆束缚着学生,另一方面还抱怨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开放性的题不知该从何下手。突然顿悟这样的学生竟然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遗憾之时,亦为之汗颜矣!!

痛定思痛,解决的方法有吗?应该,还是有的!领导顶层设计多元化评价,评价老师的方案不唯成绩,更加看重课堂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一旦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只会做题,怎能接力中国兴盛中华复兴的重任?!

曾记得,一位北大毕业生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控诉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包办一切,结果自己只会学习,其它的什么也不会,进入工作岗位后,任何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吃力,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深思吗?!

是啊,“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既然当下的生活也是生活,有什么理由为了明天的生活而牺牲现在,使现在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苦不堪言呢?!

但愿肖川教授的警世之言能唤醒每一位沉睡和装睡的教育者,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去掉沉重的枷锁,步入正能量的轨道,用真爱和诚意循序渐进地唤醒、激励、影响、引领,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本能和兴趣追求,成为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拓展阅读

1、爱的优秀例300

当我第一次看到《爱的》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变化万千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父母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在我完《爱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书籍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情绪。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爱的》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我这部好书籍将会把这种美好的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2、爱的优秀例300

昨天,看完了《爱的》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的小主人*利柯是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学习勤奋努力,待人诚挚友善。安利柯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家里的条件也算小康,他的父母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常常导安利柯要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的人。

安利柯的身边有着一群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同学。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具有高尚的心灵,面对被欺负的弱小者他常常会挺身相助。毕业时,安利柯和他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和校长,心中充满了无限眷恋和激之情,父亲也特意带他乘火车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尊敬师长”的好课。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洛贝谛,为救一个最低班的小学生,他的脚被马车压在底下,骨头都压碎了,从而自己身处险境。看了这个故事,我对洛贝谛的敬佩油然而生他可以为了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而受伤,这种勇气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这种勇气是我们缺乏的,这种勇气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了《爱的》这本书,我懂得了要多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把爱传递下去。

3、爱的优秀例300

最近,我了一本名叫《爱的》的一本书,这本书令我深有触。

这本书主要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小学生中一百个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小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

故事中,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的知识和道。告诉了我们有一座学校的校长,他自己的儿子是当兵的,为了我们大家去打仗的勇敢战士,因为在一次打仗中不幸伤亡。一次,一只刚刚打完仗的队伍从学校的大门口经过。

学校的学生们看见他们的身上破破烂烂的,大家都在笑话他们。校长让学生们回去上课,让告诉学生们你们这样笑话他们是不对的,这些人为了保护我们大家,不管生死,努力去打仗。如果我们没有他们,就可能不会坐在这里安安静静的书,可能现在正在逃命。我们大家应该尊敬他们,而不是笑话他们,霎时,同学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下课时,又有一支队伍从学校校门口经过,同学们都向他们敬礼,让唱着国歌送他们走,这是同学们都非常的高兴。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都很期待你去阅,希望大家一起多点课外书,发到博客上一起分享及的探讨!

4、罪1000精选

《罪罚》俄国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过程,以及犯罪从一心摆脱罪名到默默选择自首的心变化。

拉斯科利尼科夫。这就是小说中抱负青年,一方面,他认为人是可以分为两类的:平凡人和不平凡人。而不平凡人是有权利犯罪的,他以拿破仑为例,怀着去实践自己的梦,去杀一个有钱老太太,这一点,他是从来都不会悔的,可是他又杀了老太太的妹妹莉扎薇塔,而莉扎薇塔实善良弱小群体的代表,这是是他悔导火索;另一方面,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杀老太太是为了得到钱,实现自己的梦,是妈妈和妹妹过上很好的生活。他总是处在忧虑之中,他愤世嫉俗,他怀有梦,他学拿破仑下定决心*完成事业,可是他却做不到拿上钱去过自己过的生活,相反,他总是处在自责和自我原谅,自首悔罪中。他说:“我只不过是不愿攥紧自己口袋里的一个卢布,坐等“普遍幸福”的到来,而看不见自己的母亲在挨饿,

看到这里,者也会为他的遭遇叹一口气,没有办法,或许,如果我们处在那个时代,也会像他一样的。即使来莫名其妙的自首入狱,他都不觉得自己有罪,他说:“只要以完全独立、全面摆脱世俗观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我的思当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可是,这只是一种最幼稚的法。他不懂为什么自己要自责,不懂为什么要忧虑,为什么没有人解。或许这只是成长的烦恼。小说最,说他是因为爱情获得了新生,而我认为他只是找到了新的希望罢了。正如他所说有希望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

《罪罚》这本书已经在书橱里摆放了两年多,这次终于可以在寒假里去细细地品味它了。

书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个俄国贵族家庭,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充满传奇,28岁时因参农奴解放运动而获刑,出狱重返坛继续写作,被人们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驾齐驱的俄国学巨匠。

每次完一部小说,心里都会百交集,这部小说也一样,结局很好,一个人静下来仔细,却深深的被小说中的人物震撼。小说描写了贫困交迫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认为是伸张正义。然而良心的谴责,使其饱受心灵煎熬,最终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投案自首。 小说中写的最多的就是“罚”,“罪”只仅仅占了全书一小部分,但“罚”却贯穿整个章的中心,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惩罚,还有的是比这更严厉的道德上的惩罚。所以法律只是一种惩戒犯罪的一种途径,而另一种就是人内心心灵深处的谴责。有时候法律不能使人真正认识到自已所犯的罪,但是心灵深处的谴责则会让人更明白自已所犯下的错误,并为之深刻地忏悔、自责。这本优秀的世界名著还包含了很多东西有待我们去解,或许等以我再去它时,又会有一番见解吧!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行凶以,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的,也是公义的。

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所有的心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当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罚》,心中不时到震撼动。在《罪罚》中,男主角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因此他杀了早让人议论纷纷的刻薄老妇,抢其钱财。但是他万万没有到,他被迫还杀了另一个无辜、受苦、可怜的老妇。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的抱负绝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爱的。但是,为达到而有的手段,却导致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所有的检调人员,全从牟利角度解释这谋杀案,直到一个也酷爱研究思的检察官出现,他立即将调查方向转向,透过拉斯科纳夫的论,找到行凶的动机。

拉斯科纳夫自承他相“伟人的福音”,当他说出这观点时,连他的朋友都觉得太激进,因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是“社会福音”,也就是只要社会制度完善,人都将安居乐业不再犯罪。我们不也正是处在这样的下的吗?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

《罪罚》中,这个人物就是梭娜。有几段拉斯科纳夫梭娜的对话精彩万分:男主角拉斯科纳夫再有痛苦,都绝不泄漏一丝一豪情,但是他却在最紧要关头,找到梭娜坦承是他犯案,梭娜尽管为自己的好友之死哀伤不已,却温柔的凝视拉斯科纳夫,然围抱他的颈项,紧抱住他。

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为何不骂我,却拥抱我呢?”梭娜命中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要害的回答:“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快乐的人了!”而这时,拉斯科纳夫心一软,两颗眼泪蕴藏在他的眼眶中,就要掉下了。 当拉斯科纳夫问她这一生的苦难,*的回答是什么?梭娜仅只是完**中拉撒路死里复活的故事。

就在*的这一刻,贫困的房间幽暗的烛光照著凶杀犯*。梭娜以其弱者之爱,不自觉的引领拉斯科纳夫走向救赎之路。 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不会离我而去吗?”梭娜回答:“不会,无论你到何处,我都随著你....,”甚至她也在非性的情中,知道拉斯科纳夫需要她的接纳爱,她遗憾的说:“为何你不早来,我为何不早些遇到你呢?”男主角剖心相告,问梭娜:“你觉得我卑贱么?”梭娜说:“不,你只是在受苦。”最,拉斯科纳夫向梭娜要十架,梭娜给了他,并说:“我们一同受苦难,也一同挂十架阿!”就是在杜斯托也夫斯基小说中,一再出现的,是“主动选择悲悯苦难、选择他人一齐受苦”,这是十架精神,而十架精神永远呈现著吊诡:“在软弱的地方显现其刚强。”而一个能看见所谓的强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负荷著巨大的苦难。

《罪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得发青的*,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者面前。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道德观和*思出发的。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的仰所致。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作者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思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罪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的刻画也极为出色。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者面前。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点击查看更多《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1200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3843.html

热门阅读

  1. 枫叶之美随笔
  2. 2015最忧伤的句子集合
  3. 一季繁华落尽诗歌
  4. 201年迎接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5. 喜庆的春节手抄报素材
  6. 有关友情的记叙文
  7.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案设计
  8. 三字经历史典故之黄香温席
  9. 美人鱼公主的故事
  10. 201年新年美好祝福语
  11. 工作生活励志语录
  12. 镇开发区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安排范文
  13. 关于酒的诗
  14. 除夕夜搞笑祝福语
  15. 我骄傲因为我是信合人银行职员演讲稿
  16. 5·1劳动节祝福语大全
  17. 致命的优势励志故事
  18. 赞美宝宝出生的句子
  19. 挖机的租赁合同
  20. 201端午节搞笑祝福语
  21. 消防工程委托安装施工合同模板
  22. 赠何七判官昌浩原文及赏析
  23. 民族大家庭的教案
  24. 2018年公司监理年终工作总结
  25. 搞笑相声剧本《心态》适合2人
  26.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范文
  27.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28. 《恐龙大逃亡》读后感
  29. 幸福是什么的诗歌
  30. 赞颂元旦的诗歌
  31. 高考后全班总结会上班长演讲稿
  32. 优抚工作的经典宣传标语
  33. 《观舞记》说课稿范文
  34. 有心的胜出美文
  35. 蓝染惣右介语录有哪些
  36. 2015秋天的作文2000字
  37. 童话故事望娘滩
  38. 安慰分手的经典语录
  39. 某县渣土砂石管理办创先争优活动表态发言稿
  40. 李商隐《风雨》诗词鉴赏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30 08:33:07
本页面最近被 89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7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