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诗词大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冬日山居思乡》
作者: 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作者: 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作者: 窦裕
家依楚水岸,身寄洋州馆。
望月独相思,尘襟泪痕满。
5.《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作者: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6.《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冬日山居思乡》
年代: 唐 作者: 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8.《清平乐·别来春半》
作者: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9.《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0.《思乡味戏成》
作者: 郑清之
隔篱野圈犉眠犊,带雨村舂鸡唤雏。
旋熟黄梁留客住,满篘白酒倩人沽。
未谙旅况三分在,早觉藜肠一半枯。
寄语吾乡谱鲜子,莫教辜负脆皮鲈。
拓展阅读
1、关于描写《河南省·汉王城与霸王城》古诗词赏析大全
汉王城与霸王城在河南荥阳县广武山上。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在此各自修筑了一个相互对垒的东西两城,两城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大沟,名叫鸿沟,联通黄河与颖水,东汉末淤塞。这也是后来人们日常用语中“鸿沟”的来历。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北面有滚滚的黄河,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形势极其险要,是古代交通咽喉。约距今2200年前(公元前203年),项羽和刘邦划鸿沟为界,在鸿沟两边相持数月,项羽要与刘邦一战决雌雄,刘邦则宁与斗智,不与斗力,不肯出城。项羽在高台置高俎(zu,古代祭祀时盛祭祀动物的祭器),并将刘邦的父亲(太公)放在上面,跟刘邦临涧对话说:“你如果不下来,我就煮太公。”刘邦答话说: “我与你受命于怀王,结盟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若要煮父亲,就请你分我一杯羹。”项王大怒,要杀太公,项伯劝他说: “打天下者不顾家,你杀他父亲没有好处,将来也许反而招祸。”项羽才罢手。现两城的城墙虽已有部分崩塌,但残垣仍清晰可见,历代名人常来广武二城凭吊,怀古赋诗。晋代文学家阮籍,当年登广武山,观看汉楚战场时感叹说: “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似乎对刘邦得天下并不以为然。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吟洞壑,饥鹰鸣秋空。
沈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诗名] 登广武古战场怀台(全诗24句)
[作者] 李白,此诗主要点出阮籍立言之失,认为汉高祖刘邦是统一天下的英雄。自古对楚汉相争最后结局有不同的分析,阮、李二人所处时代不同,各有所见,是不足为怪的。
[注释] ●伊昔句: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所记载的汉王与霸王在鸿沟两侧对垒的故事而叙。●分我句: 乃刘邦之语。●太皇:指刘邦的父亲。刘邦后来当了皇帝,其父被封为太上皇。●猛虎、饥鹰:是将当时的英雄人物项羽、刘邦作比喻。●沈湎句: 沈湎,如沉溺于酒; 竖子,童子,也指愚弱无能者;此句意思是“胡说什么竖子不竖子。”是指阮籍立言之失。●狂言非至公:说阮籍口出狂言非议汉高祖。至公,指汉高祖刘邦。●嗤嗤:耻笑之声。●阮嗣宗: 即阮籍,三国魏尉氏(今河南尉氏县) 人,字嗣宗,为竹林七贤之一。李白在此诗中认为阮籍的话是“俗儒”之言,是可笑的。
古今共一轨,后世徒辛酸。
聊兴广武叹,不待雍门弹。
[诗名] 甘露寺(选4句)
[作者] 苏轼
[注释] ●广武叹:指晋阮籍登广武而发出的“世无英才,使竖子成名”的慨叹。●雍门弹:战国时雍门子周见孟尝君,一面弹琴,一面用言词陈说孟尝君行将危亡,以及危亡后曲池平没、高台倒塌的境况,而后继以悲弦,进一步感发孟尝君的悲思,使孟尝君泪水淋漓不止。后人遂用“雍门弹”写悲伤、慨叹沦落之意。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2、关于描写《河南省·关林》古诗词赏析大全
关林即曹操葬关羽*的地方。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被困麦城。后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在临沮漳乡被孙权斩首。孙权处*关羽,以木匣盛其首级,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识破其“嫁祸于人之计”,便刻木为身,以王侯之礼,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城南,即今之关林大冢。墓冢高大,状如土丘,冢周有参天翠柏,蔚然成林。冢前有清人所立 “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整个关林隆冢丰碑,殿宇堂皇,古柏参天,景色古朴,是洛阳主要名胜古迹。
雒阳城外汉侯林, 桧老松风带汉阴。
三鼎未酬一统志,中原不死万年心。
忠坟落日凝残照,正气横虚低暮岑。
系马祠前不忍去,唏嘘吊古几长吟。
[诗名] 谒关帝君墓祠
[作者] 范廷弼,明代鲁山县知事。
[注释] ●三鼎:指魏蜀吴三国鼎立。此句是说,关羽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志愿。●暮岑:岑是小而高的山,此处喻指关羽冢;暮岑即落日中的关羽冢。
昔年谒孔陵,海岱萃其灵。
今拜关公墓,乍见洛水清。
乾坤留正气,不死文武英。
河岳昭明德,长此酹椒馨。
[诗名] 关夫子墓瞻拜有纪 (全诗12句)
[作者] 周有德,清镶红旗人。顺治由贡生授弘文院编修。康熙间任云贵总督。
[注释] ●孔陵:孔子墓,即孔林,在山东曲阜。海岱:指东海与泰山之间,孔墓所处的地点。酹椒馨:用芳香的椒桨来祭奠。《楚辞·九歌》:“奠桂酒兮椒桨。”●文武英:人尊孔子为文圣,关羽为武圣。
驱车洛水访关林,古柏森森殿宇存。
异姓情同亲手足,丹心志合碎乾坤。
伊川寂寞无随伴,嵩岳沉浮只断云。
造物似怜忠义士,潇潇梅雨哭将军。
3、关于描写《湖北省·楚郢都故城》古诗词赏析大全
楚郢都故城,也叫纪南故城,或纪郢,在湖北省江陵县城北5公里的纪山之南。它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在此建都,名“郢”,一直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年) 止,有20代楚国国王以此地为国都,历时400余年,是当时南方第一大城。当年的土筑城墙至今仍存,城区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四周有城门7座,南垣与北垣河道出口处,有水门2座。城内夯土建筑台基密集,有的高达6米,气势巍峨; 古井、窑址遍布,东周文化遗物俯拾皆是。东南部有房屋墙基长60米、宽14米,据分析为当时宫殿建筑所在。城内凤凰山后成为秦汉墓地,出土过著名的西汉古尸。登上雄伟的古城顶端,极目环顾,诸山迤伸,岗峦起伏,佳木葱笼,古冢累累,东望长湖,烟波浩渺,犹存昔年雄胜之概。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诗名] 哀郢(长诗,选12句)
[作者] 屈原,此诗是诗人所作《九章》中的一篇。据推断约作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这一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郢都。屈原亲历战祸,目睹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内心愤慨而哀伤,写出了这首长诗。
[注释] ●皇天句:大意为“老天爷失去了常态啊!为什么使百姓遭受苦难。”●去故都句:大意为“离开了古老的都城而走远方啊,沿着长江和夏水到处流浪。”●发郢都句:大意为“告别家门从郢都出发啊,前程遥远何处为家”?●背夏浦句:大意为“背离了夏水思念西方,悲哀啊,一天一天远离家乡”。●唯郢路句:句意为“回郢都的路程是那么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没法涉过。”●信非吾罪句:大意为“我确实没罪而被流放,故国情深我日夜不忘。”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诗名] 哀郢
[作者] 陆游
[注释] ●远接商周:据记载,楚起初附属于商,后又附属于周,至熊渠为国君,疆土扩大到长江中游,建都于郢,故云“远接商周”。●祚最长:楚国是春秋战国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直坚持到最后,才被秦所灭。祚,王位、王业的意思。●北盟句:战国时代,楚与北方的齐、晋建立同盟,与秦国争强。●章华:即楚灵王所建的章华台。此句意思是繁华一时的楚国终于消失在萧瑟秋风之中了。●云梦句:说云梦泽还保持着当年苍茫辽阔的气象。●草合: 野草围绕。●盗穿句:是说楚国的王侯之墓被盗后留下的洞穴已成了狐兽的巢穴。诗句有强烈的世事沧桑之感。●离**句:说楚臣屈原虽写了伟大的诗篇《离**》,可是尚未写尽他的千古之恨。灵均,屈原的字。《离**》: “字余曰灵均”。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
徒劳献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诗名] 五十九首(其二十一)
[作者] 李白
[注释] ●郢客吟白雪:故事发生在当年楚国郢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其意思是郢都城中有唱歌者,他所唱的曲调越高雅,跟随他唱和者越少。●试为巴人唱:是“试唱《巴人》曲”的倒装。巴人,即 《下里》、《巴人》 曲名。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诗名] 五十九首(其三十六)
[作者] 李白
[注释] ●抱玉四句:故事也发生在楚国郢都。楚人和氏在楚山中采得良玉一块,献给厉王,厉王让玉匠识别,玉匠说: “是石头”。厉王怒而砍断和氏的左足。武王即位,和氏又奉献给武王,又遭到同样命运,再次被砍断右足。文王即位,和氏抱玉璞在楚山大哭三天三夜,文王让玉匠仔细清理识别,终于发现是一块稀世宝玉,琢成璧后,命名为“和氏之璧”。●直木二句:《 庄子》:“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太平御览》: “蚌怀珠而致剖,兰含香而遭焚”。其意思都是:天下好的东西常常首先遭到不幸。诗句均比喻感叹自己的人生坎坷,怀才不遇。
一朵宫花笑,千家泣郢城。
寒盟淆敌友,割地媚秦廷。
不断张仪舌,偏伤屈子心。
离**成绝唱,万古怨昏君。
[诗名] 纪南城怀古
[作者] 张成信,今人。
[注释] ●宫花:喻楚怀王宠妃郑袖,接受秦使张仪的贿赂,使楚怀王中了秦国离间之计,疏远 屈原,背离联齐抗秦的政策,导致楚国败亡。●寒盟句:指楚怀王抛弃屈原联齐抗秦之策,断绝与齐国的联盟,混淆了敌友关系。●张仪舌: 张仪是秦相,出使楚国,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大施离间计,终于使楚怀王上当受骗。●昏君: 指楚怀王,他忠奸不分,听信宠妃谗言,贪图秦国空允喏割地修好的便宜,使强大富庶的楚国不断被削弱,郢都被攻破,一败涂地。
楚国沉沦楚业兴,坑灰未冷笑前秦。
端阳喜作端阳赋,竞渡争当竞渡人。
祭酒三杯怀屈子,放歌一曲壮诗魂。
何须华盖擎风雨,日照遗踪天地清。
4、关于描写《辽宁省·千山》古诗词赏析大全
千山,原名千华山,又名积翠山,在辽宁省鞍山市东20公里,为东北地区三大名山之一。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0多米。山中奇峰迭起,塔寺星罗棋布。人称其峰峦有999座,以其近1000,故名千山,自古为辽东名胜。此山不仅峰峦奇秀,而且有辽金以来的名胜古迹甚多。有建于唐代而繁荣于明代的5大寺庙: 龙泉寺、大安寺、香岩寺、中会寺、祖越寺。此外尚有著名道观——无量观及九宫、八庵、十二观等掩映在重峦翠嶂之中。寺庙与道观中保存着大量碑刻、钟、塔等珍贵文物。登仙人台可近瞰千山奇秀,远眺渤海烟波;立第二高峰五佛顶,可北望辽阳塔影,南观风、岫诸山。
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
欲向青天花数朵,九百九十九芙蓉。
[诗名]
[作者] 姚元之,清代人。
[注释] ●山到辽阳:千山距辽阳40公里,辽阳曾是努尔哈赤的金国京城,那时鞍山只是村镇,沈阳也尚未兴起,故诗人用“山到辽阳”衬托历史渊源。●花数朵:是数花朵的倒装句。花朵是用以比喻千山诸峰的。●九百九十九芙蓉:说千山的999峰,峰峰皆似莲花,因此千山又有“千朵莲花山”之名。
峰奇乍若逢高山,境别浑如读异书。
双阙洞开苍壁迥,万山奔赴绀宫虚。
[诗名] 大安寺山景
[作者] 姚元之
[注释] ●大安寺:千山古寺,这一带山势雄拔耸峭,别具胜景,有“唐峦拥翠”、“佛手拏空”、“宝塔迎风”、“石洞藏云”等16景,诗句就是写这里的奇特山景。●峰奇二句:用“峰奇”、“境别”形容这里的独特景致;诗人又以“高士”、“异书”作比拟,更增添了奇异的色彩。●双阙洞开:指“石洞藏云”景,在寺北山巅有罗汉洞、洞如石室,长20余米,云气氤氲,洞内列18罗汉像。●绀宫:僧寺的别称,亦云绀园、绀宇、绀坊、绀殿,因佛国土之色相为绀青。此处指大安寺。
千山胜景久芗哉,三度徒教寄咏回。
本异唐宗曾驻辇,空传丁令有遗台。
底须石洞花岩到,原匪探奇问景来。
却笑前遭泐崖处,侵寻应已漶莓苔。
[诗名]
[作者] 弘历,此诗为作者第四次东巡时游千山所题。
[注释] ●芗 (xiang,香):香气,指芳名远播。●三度: 作者原注 “三临盛京皆欲至而未果”。●本异句:作者原注“相传唐太宗曾驻跸于此,然彼时以征*而往其处。予三次皆因谒祖陵而来,事既不同; 且此地在唐仅为辽西以外边郡,今则为祖宗创业故都,建置更不同也。”●丁令:作者原注“山有仙人台,或因丁令威得名”。《搜神后记》载:“丁令威,汉代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石洞花岩:原注:“千山名胜”。●匪:同非。泐(le,勒)崖:刻字于崖石之上。泐:同勒。●侵寻:犹侵淫,逐渐。承上句,犹言:“前次石崖上题刻,恐已被繁茂的青苔所掩没。
花香浮塔院,霞影落立岑。
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
[诗名] 中会塔钟
[作者] 未详
[注释] ●中会:千山上唐朝古刹中会寺。
青峦百柱立岿然,纱雾戏飘壁上仙。
飞鸟正迷天外路,忽惊人立翠峰巅。
[诗名]
[作者] 王树远
松螺点点列云屏,月育泉石鸟宿营。
作响罡风天海论,庙高难与五佛争。
5、关于描写《台湾省·延平郡王祠》古诗词赏析大全
延平郡王祠,为郑成功祠庙,又名开山王庙,在台南市东,建于清初。全台湾五六十座纪念郑成功的祠庙中,以本庙历史最久,祭礼最隆。郑成功于明朝末年坚持抗清,1661年率大军渡过台湾海峡,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岛,仍奉明朝年号。桂王永历帝曾封为延平郡王,后鲁王奔台湾,郑成功尊为隆武帝,帝赐郑成功“朱”姓,故号“国姓爷”,1662年卒于台湾。
日月潭
俨乎其神若有思,蔼乎其容若有即。
盖其气吞湖海,胸藏甲兵,自为秀才,便以天下为己责,而况遭时艰危,能不奋然一击?
覩公雄姿,直欲一蹴而抵黄龙府,又何有于半壁天。所以淝水之捷,异快人心!偶讬睹墅以自适,公之胜算,早在局中,其岂寻常所能测识?
[作者] 王忠孝,字长孺,福建惠安人,明代崇祯戊辰进士。永历十八年随郑成功入台,隆武元年,授兵部侍郎,总督军务,四年而卒。此是延平郡王祠建成后,前往祭祀所作之赞词。
[注释] ●俨乎二句: 言郑成功塑像端庄严敬,象是在思考问题;容貌和蔼可亲,好象正向你靠近一样。俨,俨雅,端重而温文貌。即,就而近之的意思。●自为秀才句:言一自郑成功当上秀才后,即以天下为己任。●黄龙府:历史上金人的发祥地,在今吉林省农安县。当年岳飞曾有豪语:“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金人是满人的祖先,故此句意思是看到郑将军的遗象,就像他有一举攻下黄龙府,以消灭清兵恢复明朝的气概。●淝水之捷:东晋时谢玄以少胜多,大败苻坚于淝水,此处用以歌颂郑成功大败荷兰侵略军的战绩。●胜算:必胜的信念与谋划,形容郑成功攻台时的决心和雄才大略。
沙仙纷纷列舳舻,当年海上拓雄图。
鲸鱼入梦生何异,龙种偕来类不孤。
人似武乡等北伐,地同洛邑建东都。
也知矢志延明祚,绝岛偏安亦丈夫。
[作者] 蔡醒甫,字德辉,清代福建晋江人。同治年间来台湾,寄藉彰化,卒葬台湾八卦山。
[注释] ●龙种: 指鲁王朱以海等,同赴台湾依郑成功。●武乡筹北伐:诸葛亮当年五出祁山,北伐曹魏,此处比喻郑成功一心抗清,欲灭清复明。武乡,诸葛亮当年被封为武乡侯。●洛邑建东都:借喻郑成功建设台湾与清廷对抗,就象在洛阳建设东都与长安相对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6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