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刘禹锡古诗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7-20 15:40:28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③浪淘:波浪淘洗。④簸:掀翻。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拓展阅读

1、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 晓。独有庾郎 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

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穿的青色章服。

①墅:田庐、圃墅。②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③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④庾郎,指南朝梁代时年少成名的文士庾信。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⑤窣地:拂地,拖地。窣(sū),突然,出其不意。⑥王孙:贵族公子。这里指草。多年生,产于深山。

1.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

:“嫩”突出了草色的嫩绿和生机勃勃,(1分)与袍色互相辉映,衬托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1分)“老”写出了晚烟迷蒙,残春迟暮的景象。(1分)表现了词人伤春叹老,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句作简要分析。(4分)

: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4分,出2条即可。其中手法确认、分析说明各2分)

3.下列对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

C.作者用拟人手法写;草对王孙的埋怨,表达了自己对投身仕途的厌倦。

D.“翠色和烟老”写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解析】应为“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

4、这首词写草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上下阙各写出了草的什么特点?(3分)

:①绘形绘色。这首词用“平”“烟”“萋萋”,描 写出草的形态;用“碧”“嫩”“翠”,描写出草的颜色。 ②对比、衬托的手法。词人在上下阙分别写草色的“碧” “嫩”和“翠色和烟老”形成鲜明的对比。(3 分。出 其中一种手法即给 1 分,出上下阕特点“碧”“嫩”和 “萋迷”“翠色如烟老”各1 分,共2 分。)

5、欧阳修认为梅尧臣的词在艺术上常常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六一话》)。请结合具体句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这一特点。(4分)

: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时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情(能出倦于宦游和春末思归其中一点 的可得 2 分),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 (或说在上下阕景物的对比描写中,或说寓情于景,以草 喻人、以草衬人的写法)微微透出,让者于言外得之。 (5 分。出所含“不尽之意”给2 分,手法1 分,有简 要分析给2 分。)

6.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草写得形神(外形特点和内蕴情感)俱备。请结合具体句,写出对草之“形”“神”的理解。(5分)

要点】“形”写出“茂盛”和“绿”即可(每点1分)。“神”写出初入仕途的春风得意1分,写出伤春之情1分,写出倦游思归1分。

思路】作者在上片先写眼前的长堤绿草平展、闪烁,远处的别墅在烟霭中若隐若现,写出了春天绿草的美丽与可爱。接着写雨后绿草生长的茂盛的景象,勾勒出了春天充满勃勃生机的画面。最后由物及人,由景入意,以一个“嫩”字,与“春袍”相映衬,刻画了初入仕途,春风得意的离乡宦游的少年才子的形象。词人在下片分别以“迷”“怨”“落”“老”四字,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一个“老”字与上片的“嫩”字相呼应,即抒发了作者对绿草的情怀,也寄寓了词人伤春之意和倦游思归之感。整首词形象鲜明,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语文文言文如何提高

一、积累词汇。这主要是积累实词虚词以及一些代常识性的东西等中基本应具备的素养。而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这就是说上语文课也是要听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不要陷入一种误区。说什么语文不学习不听课也没有关系.所以要注重课堂上点滴的积累。

二、结合自己的爱好适当的寻求一些文言书籍。比如说<<文观止>><<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文言文同时也助于作文的提高。

三、熟背诵,总结规律。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必须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的字、词和句式。文言文在生活中很少运用,客观上缺乏实践的环境,不熟背诵是没有好办法学好的。多多背,就会有语感,才能迅速领会文章内容。而形成语感只有在朗背诵中才能见效,因此我国书十分强调咏诵。

说明文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中常见的考点。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例1: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2、奶奶的粽子记叙文原文附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人屈原。说到端午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为我奶奶做的粽子实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让我垂涎三尺。

每当端午节,我都要看奶奶包粽子,但今年有点不一样,我不仅要看包粽子,而且要学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奶奶包的是肉粽子,我站在一旁边看边学,我一定要把奶奶包粽子的手艺学会,以后我也要让奶奶尝尝我亲手包的粽子。奶奶把肉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把肉腌上一会,糯米洗干净,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两片碧绿、细长的粽叶,把裹好腌肉的糯米团包在粽叶中,再用绳子将它扎紧,一个漂亮的肉粽就完成了。

看着奶奶手里包好的一个个粽子,我早就按作文捺不住,跃跃欲试了。于是奶奶就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包的肉粽逐渐成型了,看起来也是有模有样。我兴奋得一跃而起,抱着奶奶,开心地叫道:“我也会包粽子啦!”

过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倒水没过粽子,盖好锅盖,点着火。奶奶对我说,粽子要过一会才能吃,让我先去睡会儿。等我一觉醒来,已经闻到了满屋的肉粽香。我一个鲤鱼打挺,下了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奶奶笑着说:“看把你急的,粽子好了,来吃吧。”奶奶把一个剥好的粽子用筷子夹好,放进我的嘴里。糯米香混合着肉香散发出来,我咬第一口感觉到的是糯米的清香糯软,再咬第二口就尝到了肉的美味,别提多好吃了。

我爱端午节,更爱极了奶奶包的粽子。

3、长安遇冯著的赏析及训练题

【原文】: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

冯著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翻译】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作品之一,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冯著是韦应物的朋友,这首赠表达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

这首赠,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

开头写冯著从长安以东而来,一派名流兼隐士风度。接着以诙谐打趣形式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再进一步劝导他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乳燕焕发才华,会有人关切爱护的。最后勉励他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情意深长,生动活泼。它的感人之处,首先在于人的'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邂逅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在叙事中写景,借写景以寄托寓意。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委曲宛转,来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1)这首抒发了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简要分析颔联的语言有什么特点?(4分)

【参***】:

(1)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方式渲染气氛,让人回味无穷。它的感人,在于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2)人自为问,诙谐打趣,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 斫除,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4、奶奶的粽子记叙文原文附

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我都十分爱**奶包的粽子。

奶奶很会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珑,粽子里包着糯米呀,花生呀,还有香甜的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好材料包好粽子。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粽子,那绿色的粽叶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就像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我吃着粽子时,奶奶就在一旁看着我吃,我想,奶奶此时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

有时,奶奶会笑眯眯地问我:“奶奶包的粽子好不好吃?”或者是问我:“这次的粽子和上次的粽子作文哪一个更好吃?”若是前者,我就一边口齿不清地回一边点头;若是后者,我就说:“奶奶,你包的粽子没有一次不好吃的!”不管怎样,奶奶总是高兴地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真的,奶奶的粽子总是那么香甜,叫我怎么分辨出哪次更好吃呢?

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一看我拿粽子吃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我小时候吃粽子的事,用她的话来形容我,就是这么三个字:“馋猫样”。

现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长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永远长大不了的小孩子。这些粽子包含了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包含着所有亲人伟大的亲情。

点击查看更多浪淘沙刘禹锡古诗阅读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5956.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销售会议心得体会
  2. 著名人物的爱国小故事
  3. 结婚纪念日短信祝福语
  4. 201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5. 201年愚人节精品短信祝福语
  6. 少儿寓言故事三则
  7.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学设计范文
  8. 《弟子规》教学设计范文
  9. 财会简历样板介绍
  10. 201鸡年四字拜年祝福语
  11. 2018年2月14情人节祝福语大全
  12. 2018新年对联全
  13. 201年销售团队霸气口号
  14. 快乐寒假手抄报文字
  15. 小学少先队的暑假活动计划
  16. 登山经典语录
  17. 《小公主》学生读后感
  18. 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竞职演讲稿
  19. 曾巩《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20. 2016年迎元宵节祝福语句子
  21.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应用与研究论文
  22. 2015公司年会贺词精选
  23. 关于陪伴的随笔
  24. 201年最新元宵节的问候语
  25. 定购产品合同范本
  26. 民间借贷的简约合同模板
  2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8. 三字经读后感二年级写话
  29. 阅读教学中角色表演的教学的方法分析论文
  30. 关于《一枚金币》的教学设计范文
  31. 郭沫若诗歌《过泪罗江感怀》赏析
  32. 用爱守护生命的主题演讲稿
  33. 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语
  34. 国庆节送领导精选祝福短信
  35. 人教版四年级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
  36.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37. 冬至客户短信祝福语
  38. 感恩教师节的温馨祝福语
  39. 6年级快乐的春节优秀作文
  40. 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00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22:52:21
本页面最近被 17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苏,TA在页面停留了 18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