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1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诗词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①苒苒:形容时间渐渐逝去。

②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③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赏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力。

拓展阅读

1、10首描写杭州西湖最美的古水用的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杭州与西湖,是中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带上这些古去西湖,一定能派上用场。

〔唐〕白居易《》:江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林升《题临安邸》: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宋〕佚名《长相思·去年秋》: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宋〕苏轼《菩萨蛮·西湖》: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宋〕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元〕刘因《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元〕赵孟《岳鄂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色不胜悲。

〔宋〕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2、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其二》古原文及鉴赏

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意思1】塞外沙场黄尘滚滚,自古如此,白骨乱抛于蓬蒿之中。写出了塞外沙场的荒漠、凄凉景象。

【意思2】古及今,临洮一带莽莽黄河是兵家必 争之地,野草丛中,白骨遍布。战争造成的凄惨景象历历如见。句流 露了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政策的不满。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①平沙:形容广漠沙原的单调荒凉。黯黯:昏黑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而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②“昔日”句: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唐将薛讷等在临洮一带大破吐蕃,杀获数万,洮水为之不流。这句可能指此事,也可能是概指历史上在这里曾发生过的大小战斗。③蓬蒿:指篷草蒿荚之类的野生杂草。

后四句则宕开一笔,环境的渲染写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惨状。想 当年长城曾经发生过一次鏖战,人们都在传说当初参战的士兵们士气高 涨,奋勇杀敌。可谁知自古以来都是黄尘迷漫,只有那遍地的白骨与野草 凌乱地散落着,好像在诉说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据《新唐书》载,开元二 年(714)十,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晙与摄右羽林将军 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 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中所说的“长城战”, 大概指的就是这次战争。自古以来,战争对百姓的伤害是最大的,不仅给造成人民的大量伤亡,也会导致田地荒芜,民生凋敝,正所谓“白骨露于 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对于唐代战争来说,既有抵御外侮的 正义战争,也存在着“开疆拓土”的非正义战争。而在人看来,很多边境 战争并非是不可避免的,起因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些统治者的*。 然而为了君的颜面,无数的年轻战士却血洒疆场,白骨深埋黄沙。由 此,我们分明可以体味到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厌恶以及对统治者的良 药苦口的劝诫。

3、《题破寺后禅院》为常建所作与有异曲工之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版本二) (馀 通:余)

【赏析】

《题破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破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上。唐代咏寺为数不,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云:‘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有异曲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4、《终别业》为维所作人如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

中岁颇好道,晚家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陲。”叙述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水陶醉了。他在《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中,憩感兴寺,与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上下。寒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人有着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艺术上看,这二句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维的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没有描绘具体的川景物,而重在表现人隐居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的前六句自然闲静,人的形象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5、勃送杜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0、宦(huàn)游:出外*。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的人 。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评析: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津,泛指“蜀川”,点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分别意”承首联写惜别的思想感情,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构思层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于是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分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以上就是小编**的勃送杜句,此是送别的名作。意慰勉勿在分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点击查看更多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6451.html

热门阅读

  1. 清明踏青乐陶陶作文
  2. 弘扬五四精神的诗歌
  3. 《念奴娇过洞庭》全词翻译赏析
  4.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计划
  5. 大学生关于文明开封我的中国梦论文3000字
  6.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我喜欢美好的环境》的教学设计
  7. 最新整理春节诗词带赏析
  8. 迎新春手抄报内容
  9. 微微忧伤的句子
  10. 中国春节的古诗
  11. 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12. 201年新春祝福语大全
  13.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原文及赏析
  14. 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
  15. 描写海的随笔散文
  16. 如何审题立意演讲稿
  17. 《甜甜的秘密》教学设计
  18. 未来的房子小学三年级想象作文200字
  19. 勇者的画像小学作文500字
  20. 小学二年级有关雨的谚语精选
  21. 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2. 2016年5国际劳动节祝福语大全
  23. 万圣节qq空间祝福语50条
  24. 猴年愚人节最受欢迎整人短信祝福语
  25. 七夕浪漫诗词赏识
  26. 竞聘银行国际业务部一级业务员的演讲稿范文
  27. 抗战老兵刘维忠的故事:九死一生打日寇
  28. 语文《一株紫丁香》教案设计
  29. 有关八一建军节的最新精选祝福语短信
  30. 惊鸿一面原来你这般有诗意散文
  31. 《黑人谈河流》的教学设计范文
  32. 小学生新年贺卡祝福语
  33. 优美句子5条
  34. 难忘的除夕夜作文250字
  35. 有关送别的古诗:渭城曲
  36. 写春天的句子
  37. 农业科技灰色关联理念研究农科论文
  38. 助学筑梦铸人征文1000字
  39. 夏天诗句精选
  40. 2019情人节送花祝福语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1 13:17:22
本页面最近被 76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上海,TA在页面停留了 17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