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的哲理寓言故事
两个真心朋友
在南非的莫诺莫塔帕王国,有两个真心的朋友,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据说这里的人交朋友,比其他地方的人真心实意得多。
一天夜里,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一个朋友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径直朝另一个朋友家跑来,把他家仆人叫醒,因为他感觉梦神已迈进了朋友家的大门。被吵醒的朋友非常惊慌,他穿起衣服,系好钱袋,全副武装,对朋友说:“半夜造访一定是有急事相告,是不是赌钱赌光了?我这里有钱你拿去。要是和别人吵架,我们一同去论理。我还有把利剑,如果需要你也把它拿去。”
“不,”他的朋友回答说,“感谢你的热情关心,我既不要钱也不要武器,我只是在睡梦中看到你有些悲伤,我担心你出了事,所以连夜飞奔赶了过来。这就是我半夜来访的原因。”
两人的情谊谁更深呢?这样的问题不难回答。一个真正的朋友能让你感到生活的美好,他的关心发自内心深处,他使你畅叙衷肠,倾吐心曲,只要事关朋友,哪怕是个梦,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他都会为你牵肠挂肚,寝食不安。
拓展阅读
1、关于人生哲理的故事
这是一个生命的奋斗史,一篇我很喜欢的纪录片。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它是一只非洲狼,不知为何,一出生它的一条腿就比其他三条短了一截。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这是致命的缺陷。当摄制组发现这只跛狼时,断言它将活不过童年。也许正是这种不幸,激发了摄制组的兴趣,他们决定跟踪拍摄跛狼的生命历程。
在哺乳期,这只跛狼就呈现出生存的艰难。它总是落后于兄弟姐妹抢得母亲的_,甚至有时候只能等兄弟姐妹饱餐之后,才能在母亲早已干瘪的_上费力地吮吸一阵子。
狼的哺乳期一般只有三个月,哺乳期的竞争还算不上激烈。三个月后,悠哉的食物来源只要是父母亲捕杀回来的野兔、羚羊等动物,这时,小跛狼的生存面临了更大的危机。当母亲从外面叼回食物,它的兄弟姐妹们箭一般一拥而上,大快朵颐,等它上前,几乎连插针的缝隙都没有了。小跛狼通常是等别人享受完盛宴之后,才能去捡拾那些剩下的骨头和皮毛,他的母亲对他的处境始终视而不见。在动物界,母亲从来不偏爱袒护某个子女,哪怕它弱小得继续帮助。这是自然法则之一,只有壮的个体生存下来,对整个种群才有利。也许,对于这只可怜的跛狼来说,它接下来的命运就是饿死。
但事情总有例外,在经历无数次挨饿的痛苦后,小跛狼有一天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那天,当它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食物时,它愤怒地咬住一只争抢者的后腿,使劲的往外拖。受袭者一声尖叫,退出了争抢的队伍,小跛狼立即坚定的*进去。那天,它第一次饱餐了一顿。此后,这种犀利的抢食方式,让小跛狼受益匪浅,它最终成功成长为一只成年狼。
狼是群居动物,它们共同捕食、共同享受战果,但千万不要以为狼群是*主义社会。在群体中,贡献最小者,通常会被同伴逐出狼群的领地,成为流浪狼,其结果将是死路一条。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弱小者会削弱整体的战斗力,不利于整个种群的发展壮大,甚至会拖垮整个狼群。要想在群体中继续生存下去,跛狼必须成为捕食能手,最起码不能拖大家的后腿。这对一只先天残疾的狼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一切再次出乎预料,成年后的跛狼在捕食活动中表现不俗,尽管它的速度略逊于同伴,但它的敏锐力和耐力比同伴更强。它总能最先发现攻击的对象,并第一个冲上去。更可贵的是,它能以惊人的持久力追击猎物。有时候,眼看猎物就要逃脱狼群的围剿,它任坚持追击,独自与猎物决斗,它曾多次被黄牛高高挑起,重重摔倒后又迅速爬起与对手相搏。常常在他的最后坚持下,整个狼群或得了更多的战利品。
跛狼不是集体中秀的,但它是最尽力、最拼命的,它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这让它在狼群中获得了同伴的敬重和不可动摇的地位。更让人欣喜的是,它还获得了一只母狼的青睐,它们最后结成伴侣,并育有6只幼崽。
一只被人类早早判了“死刑”的跛狼,最后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它还赢得了地位、爱情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着实让我们值得学习这只跛狼的精神。
2、关于人生哲理的故事
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身一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3、关于人生哲理的故事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儿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比鸟儿唱歌还悦耳动听。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白菜、韭菜一畦畦,鲜嫩又可口,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他一个箭步冲出房门,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_,一边斥责道:“混账东西,你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要不是铃铛叫我来,菜地准被你糟蹋完。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
骡子疼得直叫唤,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园,“叮当叮当”,铃铛的响声,伴着骡子远远地到了山脚下。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长途跑路,傍晚时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嗬,好一头结实顶用的骡子,拖这么多货物跑了一天,还那么精神抖擞的。听,配上这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多有气魄!”
“叮当,叮当。”铃铛儿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像是说:“对的,对的,骡子了不起!”
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道:“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
4、关于人生哲理的故事
一个年老的印度大师对总是抱怨的弟子感到厌倦了。有一天,他派他的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味道如何?”大师问。
“苦。”弟子*口吐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很新鲜。”弟子答道。
“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
“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象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怀……
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