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季节杂文随笔
燥热的空气里再次肆虐着柳絮,缠着,粘着,让人心烦。
上个柳絮乱舞的季节,我还在所谓的水深火热中趁手那所谓的挣扎的痛苦,幻想在梦想的自在与幸福中度过下一个白色的季节。
这个季节终于又来了。看着漫天的白色,却比去年更心烦。不用说没有拥有曾经梦幻的日子,反而想回到那个烽烟四起、危机四伏的年代去重温那我并不觉得多痛苦的煎熬。
现在的生活有太多糜烂的因素在腐蚀着,难以抵抗,便只有接受。然而我却很明白,自己似乎是出自被动而接受的太多太多的糜烂的东西,是那么自然的在在自己的生活中繁衍、滋长。
真的想在这个季节这个地方小时,宁可回到过去。我很清楚的了解,这是逃避,是颓废,却又无法使自己逃避这种逃避,反而总是在纵容,在顺从它。
借口发泄,躲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地方的某个角落。时间将一张张钞票碾碎,堕落的灵魂在缭绕的烟雾和成堆的钞票围成的醉生梦死的城堡里翻滚、膨胀。那里没有恼人的柳絮在乱飞,即使有,也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存在。所有人**了,醉在钞票的尸体酿成的麻醉剂里,昏着、梦着。
钱似乎在这里已成功地作为一种强劲的麻醉剂,其效力远远强于手术台上麻木肉身的液体。他直接麻醉了人的灵魂,统御了人的意识,让人不愿自拔而非不能自拔。
昏昏沉沉的躯干在乌烟瘴气里游荡,时间化做腐化的血在流淌……
天亮——天黑——再天亮……
燥热的天气,风乍起,白色的季节,纯白的堕落。
拓展阅读
1、城里的春节还剩下什么?优秀随笔范文
大年正月十三一大早,漫步街头,欣喜地看到了在春节期间,走街串巷前呼后拥来回奔忙着,为群众义务耍狮子、舞龙灯、玩采莲船、社火、踩高跷、唱八岔戏、陕南花鼓戏和汉调二黄戏等民间文艺演出宣传队,他们个个喜气洋洋表情、精彩的演出深深地*着每一个市民。观众中,多为上了年纪的中老者和爱看热闹的碎娃子们,年轻人却是为数不多。我蹙到跟前津津有味地欣赏了片刻,觉得这些原汁原味的节目纯朴可爱,不由得赞许起来。谁料想,身旁的有个年轻人,对此却是满脸的轻视和不屑,嘟哝道: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玩这种**、土气、难看的东西!
回到家,细细回味刚才那年轻人的一番话语,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小时候,我们家居陕南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一年到头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文艺活动。那年代由于没有电视机,电影也是偶尔一见,唯一能了解到外面世界的,就是家里那个每天定时开放,但时断时续的有线广播了。有时候,为了看上一场电影,深夜里不惜忍饥挨饿地翻山越岭跑上几十里山路,才能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精彩。学校里,除了课本以外,同学之间,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小人书——连环画,大家乐此不疲地传来传去,翻动到最后都没有了开头和结尾,看的同样却是津津有味。想阅读一篇好文章,就自己动手搞手抄本,煤油灯下写的人手指头是又酸又累。
山村里最大的文化娱乐活动,就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过春节的时候了。这时候,村里年老的长者们,把平日间劳碌奔波于田间地头,刚刚歇息下来的那些伯伯、婶婶们召集起来,传授编排一些原生态的民间文艺小节目,在一阵阵鼓乐喧天中走村串户开展大拜年演出活动。此时此刻,这些精彩的民间传统文化盛宴,让一个个疲惫的乡亲们脸上终于绽露出了少有的惬意和满足。而如今,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添置了电视机,有的还接通了网络,成天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让人目不暇接,早已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特别是在城市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过去贫乏的文化生活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了。
为什么现在生活好了,城里的年轻人对春节的感受,反而不如我们过去“苦日子”时那么高兴呢?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冲淡了年轻人以往对春节的物质和文化娱乐的迫切期望。与此同时,走亲串友、敲锣打鼓、民俗社火活动拜年等遗留下来的一些年俗,在城市里正渐渐被现代多元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取代。城市人感觉年味的“淡”,更多反映的则是古老的春节年俗中文化生活的缺失。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春节,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非常珍视和积极弘扬。春节与日常生活相比,民俗文化气氛应该更加浓厚,民俗事象也应更加繁富多样。特别是如今城里的年轻人,对年的文化期望值更高了,作为我们春节,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已经是非常丰富了,而最为关键的则是在精神上,特别是一些古老习俗的传承和影响力,更应该与时俱进,要像清明祭祖、端午节赛龙舟那样从具体活动入手,创造出更浓厚更丰盛的文化氛围,使我们感受到春节的喜庆和欢乐,让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从中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年俗文化。
2、七夕情人节随笔作文集合二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3、七夕情人节随笔作文集合二
记住用力悲伤的时候总要呼吸,一千遍一万遍都不觉得乏倦。
——题记
一个烂漫,美妙的节气,
千百万人都希望能与牛郎织女类同,
于七夕在鹊桥上相见,
徐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为让它遇见它最魅力的时刻,
为这,
它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相比,
我们,
有人道:“如若那树化人,那么就可能现在这首诗就不会这么出色,家喻户晓了。”
2010年,现实主义王国,
我曾略过某女子于签名处写着,
海誓山盟只不过是玩笑而已,
我曾略过,
我们,各取所需,
我曾略过,
……太多太多
牛郎织女费尽苦才能求得七月七日的对面
而我们,
释放,收藏,我曾一心一意过。
一年,两年,我以为那很漫长。
过去已经化成一束束镜头前的剪影,温暖而寂寞的片段,却没人听见我的心碎。
这个世界,爱,早已泛滥
我们要珍惜每一份真挚的爱
错过就不在
真爱只有一次
那暧昧的霓虹灯
早应关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