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古诗与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35:19

关于雪的古诗与赏析

篇一:《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芳华:芬芳的鲜花。初:刚刚。庭树:花园里的树木。故:有意、故意。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背景】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着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 “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篇二: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而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现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和“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在**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近日,广东教育部门发通知,2016年起就读普通高中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广东高考。要求:

①父母至少一方在广东连续交满3年社保

②父母一方提供在广东居住证

③有合法住所证明

④子女本身在广东中考并有完整3年学籍。

篇三: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拓展阅读

1、描写大的唯美精选10首

,顾名思义,量大。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盛也”。到了这个时段,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小编整理了描写大的唯美精选10首,希望能帮助到您。

【宋】陆游

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宋】陆游

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风吹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恨难裁。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重,时闻折竹声。

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羌笛。

纷纷暮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上空留马行处。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恨难裁。

《夜》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重,时闻折竹声。

《白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羌笛。

纷纷暮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上空留马行处。

《春》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顾名思义,量大。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盛也”。到了这个时段,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

《三礼义宗》记载:“大为节者,行为大。时转甚,故以大名节。”大节气节气一样,是反映气候特征和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大并非指降量一定大,而是相对小节气而言,降可能性增大;同时,天气逐渐寒冷,地面积增多。

节气相风物:

复卦

农历十一月对应《周易》复卦,复卦是震在地下,一阳在下,上面是五阴。复卦是雷在地中,一阳之体既成,就重启“反复其道,七日来复”。阳气始萌,故也称此月始改岁。

招摇指子

仲冬十一月招摇指子,子是地支第一位,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鼠。阳气至此更孳生,此时元气始起,所以周历以此月为正月。

黄钟

农历十一月对应十二音律中的第一律:黄钟,黄钟雄浑,乃基础音。钟是聚,黄钟的意思是阳气聚黄泉之下。

增苦绝咸

孙思邈说,农历十一月肾气旺,心肺衰微,宜增苦绝咸,静摄以迎初阳。人的天地人系中,顺天时,冬为五行中水,对应五脏的肾。肾负责分理水分,灌注全身,是肝供血之母,肺呼吸之子,所以是生气之府、死气之庐,肾衰人就*。人说肾如树,有根,守之存,用之竭,所以对应冬,主收藏,由此,*为上。十一月生气在戌,卧养宜向西北。

2、思乡之情的思乡的

·君自故乡来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句末,相当“否”,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故乡来的,一定了解故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这首表现作者的情趣和倾向。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言表。本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和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和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故乡的情况,但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是我们可以想象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故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人写这一首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3、短文优美文艺有意的经典说说

一、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无份相逢。

二、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

三、世间百态,必定要亲自品尝,才知其真味;漫漫尘路,必定要亲历亲为,才知晓它的长度和距离。

四、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五、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六、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七、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八、有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有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九、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十、一剪薄弱的光,也要骄傲的捧出辉煌。

十一、终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

十二、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十三、在茫茫世海里追逐,寻找所谓的归宿,其实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乡,都只是暂将身寄,看几场春日芳菲,等几度新月变圆。

十四、她知道自己有一个强大阴郁的内心,虽然时时都想趋光而去,但时时又能往黑暗中堕去。因此她珍惜心中每一个愿景。

十五、你驶离这座城市的时候,天好像黑了。原来送别是这么容易天黑。

十六、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十七、如果我们守不住约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快乐酿造的美酒。

十八、尝尽人生百味,方知人间冷暖。

十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风月,只是爱了。

二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你想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有的人躲的时间长,有的人躲的时间短,而我却一直没有走出去。

二十一、有多少繁花满枝,就会有多少秋叶零落。

二十二、但见星星如火,终抵不过内心的寒凉。

二十三、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

二十四、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得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二十五、真正的平静,不是避**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二十六、跌宕起伏的一生,回眸只是云淡风轻,不是自己太执着过往,而是红尘千变万化。

二十七、意江南有着黛瓦白墙,微风细雨。你无需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

二十八、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二十九、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

三十、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之擦肩,必然回首。

三十一、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

三十二、许多人都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三十三、我多想拥抱你,可是你我之间相隔时光之里,你我之间人来人往。

三十四、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三十五、多少情缘匆匆来去,到最后,我们都成了那个拾捡往事的人。

三十六、如何才能做一个不惧孤独的人,千山万水独自走,看众生芸芸无尽欢欣,而你却甘愿清淡自持。

三十七、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三十八、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

三十九、谁给我一个指南针,让我戒掉昼夜不分;谁给我一座孤坟,让我安静缱绻此生。

四十、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

四十一、想逃离那一场场世俗,想想自己却也是那世俗的一份子。

四十二、其实谁都没有错,都是命定的缘分,来的时候无法躲避,走的时候也无法挽留。

四十三、万家灯火,看得太多,只会更寂寞。

四十四、本是追梦年龄,又怎可过安静,枉自蹉跎流光。

四十五、寂寞是听见某个熟悉名字,不小心想起某些故事;孤独是路过我身边的影子,笑着对我说似曾相识。

四十六、没有谁说过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亦没有谁说过,重新开始是对过去的背叛。

四十七、有时候在想,人最多情,也最无情。爱的时候海誓山盟,许下天荒地老。厌的时候,恨不能立刻从生命中抽离,一刀两断,再无瓜葛。

四十八、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

四十九、别轻易放弃梦想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五十、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五十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触碰。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经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

五十二、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五十三、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五十四、生命里面很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想你明白。正如我想我明白你。

五十五、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五十六、年轻的时候,不管不顾的挥霍今生,到了老时,则希望透支来世。

4、积累加

李白《秋浦歌》第一首开篇便道:“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在第二首中又说:“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李白天宝十二年(753)漫游到此,逗留有年,此时归思萌动,愁情顿起,又时逢秋季(中的景色多为秋景),正是所谓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哉时节。心物遥感,天人相通,人敏感的心灵因此而痛苦呻吟。组中写愁的句比比皆是:“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其二),“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其四)李白中,白发本是忧愁的意象。而其十五对此的描写,则将他在秋浦所感生的忧愁推向顶峰,达到组的**。

“白发三千丈”,正是对“长短尽成丝”的夸张的描写。此句作为首句,横空突起,劈面而来,将一个奇异的形象闪现在读者面前。正当人们诧异惊奇时,紧接着又点明了原因:“缘愁似个长”。原来不是说仙,而是言愁,在阅读心理中,无疑产生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效果。这样的承接,从手法上讲是“逆接”。但这二句不仅仅是写出了白发因愁而生而长这一因果系,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非常新奇和典型的意象。这在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以物喻愁,不乏名句。或以山之重喻愁,或以江之长喻愁,或以水之深喻愁。而以“白发三千丈”喻愁,实在是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其深重、悠长的愁得到了生动、形象、鲜明的表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四句前句的激切呼号相比,显得舒缓沉重,表现出一种痛切之感,这是人激愤的然而又无可奈何的叹惋。以人之奇才,却难伸其“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抱负,他不能不悲叹行路难。时光如黄河之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的青春和理想也在一连串的挫折中黯然失落。这秋霜般的白发,显然不是在秋浦才生成的,而是他半生来屡受顿挫、壮志未酬的结果,不过,是秋浦清如玉镜的秋水才使他在蓦然回首间发现的。这个发现使他万分痛苦,那水中飘拂的倒影中的长发,使他产生了梦幻般的感受,“三千丈”的惊人语,或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明镜”“白发”,在李白中是经常连带性出现的意象。“高堂明镜悲白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句。而此“秋水——明镜——白发”的构思则更具美学意味。这里的“明镜”,不当是“高堂”所悬挂或摆设的“明镜”,而是一个比喻,指秋浦河水。李白在吟咏秋浦河支流清溪河时写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在另外的里,也曾比喻秋浦水为“玉镜潭”。而“秋浦歌”全,首首涉及秋浦风物,当不例外。这样理解,明镜成为一个自然意象,也丰富了歌的内涵。

李白的夸张是其浪漫主义特色的一个构成因素,本的“白发三千丈”尤为著名。不过,也有人吹毛求疵,不以为然。宋朝魏庆之《人玉屑》卷三引严有翼《艺苑雌黄》说:“吟喜作豪句,须不畔理方善。……余观李太白《北风行》云:‘燕山花大如席’,《秋浦歌》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这是将艺术等同科学,横加指责。清人王相选注《五言千家笺注》,对“三千丈”曲为解说,以求合理:“太白流寓池阳有感而作也。言吾发因愁而白,若以茎计之,应有三千余丈,而离人之愁思,又比白发犹长也。”此说被有的读者进一步落到实处,认为人体头发约一万根,人发长,以三尺计,共三万尺,正合三千丈之数。这样,白发三千丈并非夸张而属写实,即是每根白发相连的总和。这种解释仍是以假(夸张)当真(科学、事实)了,其谬误十分明显。夸张所表达的是感情而不是事实,感情的真挚在本质上是艺术的真,看起来不合科学的事理,在本质上却是科学的。

正如日本学者厨川白村在《出了象牙之塔·艺术的表现》中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是极其善夸张的。……说道‘白发三千丈’,将人当呆子。什么三千丈,一尺也不到的。但是,一听说到三千丈,总仿佛有很长的拖着的白发似的感觉。那是大谎,三千丈……也许竟是漫天大谎罢。虽然也许是大谎,但这却将或一意义的‘真’,十分传给我们了。”又称这“真”为“‘白发三千丈’式的真”,即“艺术上的真”。李白的夸张之所以能为人们接受,就在他通过这种形式真实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艺术*力的白发如秋霜的形象,读者为他的巨大的哀愁所*,所震撼,从中领略到一种崇高的悲剧的美。

5、积累加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一般指秋浦歌十七首。《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人李白的组作品。这组创作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下面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翻译,欢迎参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前言】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人李白的组作品。这组创作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

⑿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第十五首,是组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人的气魄和笔力。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人,相反会由衷赞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雪的古诗与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26457.html

热门阅读

  1. 挽回感动前男友的语录
  2. 3白色情人节手机短信祝福语
  3. 山水好风光的古诗词
  4. 七夕送女朋友的甜蜜贺词
  5. 初中生关于五四青年节的作文500字600字00字800字
  6. 梦幻娱乐场的睡前故事
  7. 代收款委托书模板
  8. 公司营业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9. 形容新年团圆的诗句
  10. 201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问候祝福语
  11. 广告剧本《家的距离永远比梦想近》
  12. 竟聘美术特长班老师演讲稿范文
  13. 同学春节祝福语
  14. 《快乐成长》读后感范文
  15. 古诗中描写雪的诗句
  16. 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剧本《常回家看看》
  17. 快乐的春节作文300
  18. 洗发水广告词汇编
  19. 月子中心的开业贺词
  20. 小学生教师节祝福语短信推荐
  21. 2016八月份生日祝福语大全
  22. 2016年双十一光棍节搞笑祝福语大全
  23. 201年小学生元旦祝福语精选
  24. 最新国庆节的祝福短信
  25. 田径运动会校长演讲稿
  26. 分手后的伤感心情说说
  27. 201年英文的结婚祝福语
  28. 房地产销售实习报告内容范文
  29. 三年级读书伴我成长征文500字
  30. 教师业务能力学习心得
  31. 三字经里面的故事
  32. 忆途情感美文
  33. 毕业后离别伤感句子
  34. 物业公司事务专员工作总结范文
  35. 我难忘的儿童节作文
  36. 某工商所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计划模板
  37. 2016关于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38. 201儿童节经典搞笑祝福语
  39. 教职工暑期自费旅游通知
  40. 孕大含深的哲理签名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13 15:55:01
本页面最近被 397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贵州,TA在页面停留了 11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