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瓷器》优秀教案
一、置疑引入
1.置疑: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利用搜集的实物和资料,初步了解景德镇瓷器。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想进一步了解景德镇瓷器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欣赏景德镇的瓷器吧。
2.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与同学、老师合作解决。
3.读了全文,你感觉景德镇的瓷器怎么样?你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哪些?
4.全文是按怎样的结构写的?理清文章脉络。
三、细读课文,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
1.从第一部分(第1段)中,你了解了些什么?
2.细读第二部分(第2~5段),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景德镇瓷器?是通过哪段联系起来的?它在这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就作用作旁批。
3.学生自由读第2段,找出描写景德镇瓷器色彩美的词,如典雅素净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等,细细体会。再品读第2段,你感受到什么?并就感受作旁批。
4.读第4段,先明确写什么(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再找出描写青花梧桐餐具精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一应俱全恰是壮观不论是还是就等,体会青花梧桐餐具的美。然后找出描写青花玲珑餐具构造特别和质地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明晰优雅等,体会青花玲珑餐具的惹人喜爱。再品读本段,找出可概括本段段意的中心句,体会这两种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的原因,并作旁批。
5.读第5段,抓住有趣和神技两个重点词,体会装饰瓷的受人欢迎。
反复品读欣赏具体描写薄胎瓷神技的句子。
找出本段中心句,并作旁批。
6.齐读最后一段,强调多次不少两个重点词,读出自豪感。
四、品读课文,深化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景德镇瓷器的美的段落或句子。
五、练习与拓展
1.摘抄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2.小练笔:学习本课结构,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写一篇简单的小说明文。
拓展阅读
1、思想品德教案优秀
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期,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由于生活在大城市里,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优越的,家长们尽自己的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我们看到的孩子几乎个个干净漂亮,几乎每天都有新衣服。但孩子们年龄小,刚刚脱离幼儿园保姆式的环境,有很多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于是放学时,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小花猫”。本课的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生活性,因而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现状。应在适应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自觉地认识不足,产生养成好习惯的愿望。
二、 教学目标:
1、 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种的重要性。愿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2、 能表现清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
3、 能保持身体的整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种的重要性。愿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2、能表现清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
难点:
能保持身体的整洁。
四、活动准备:
1、 课件;
2、 脸盆、毛巾一套;
3、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不整洁的孩子,了解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现在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上学开心吗?(开心)你们看,他们(出示图1:学生们在操场上玩游戏图)和你们一样,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来到操场上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多开心呀!可玩着玩着,这几个同学(图种4名学生先闪动再变大定格)发现没有人愿意跟他们交朋友,他们很奇怪这是为什么?你们能帮他们找找原因吗?
2、生找原因。
3、他们没有朋友是因为不爱干净、不整洁。看来讲卫生爱整洁还挺重要。
4、今天我们一起说一说“整洁”。(板书课题:整洁)
(二)活动一 会说话的镜子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老师平时如果想知道自己头发散了没有,脸上有没有灰尘,是不是很漂亮的时候,我都会去照一照镜子,请他来帮忙。你么是不是也这样?
2、我们今天谈“整洁”肯定也离不开镜子。所以老师请来一面神奇的镜子,他要跟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课件出示:活动一 会说话的镜子)
3、(出示一个镜框,老师扮演镜子)同学们,我是一面会说话的镜子。我来找整洁的孩子做朋友。谁愿意照镜子?师生合作“照镜子”(老师随机评价学生)生生互动“照镜子”(指名一组学生活动)全体学生开展“照镜子”活动,老师**评价。
(三)活动二 你做了吗 ?
1、照了镜子,我们发现身边整洁的孩子有不少,都是谁呀!(生举手)
2、那你们可得告诉我,你们这么干净整洁,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交流后,出示八幅和整洁有关的图)
3、(分辨)这些事是每天都要做的吗?生讨论后交流。
4、这些事(课件出示:活动二 你做到了吗?)你都会做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A(出示脸盆、毛巾)你们能把脸洗干净吗?学会交流;指名演示(现场洗脸);评议:洗干净了吗?小结:只有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这些部位都洗到,脸才真正的干净了,这可是洗脸的小窍门。B、活动:我的小窍门C、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小窍门,藏在这首儿歌里了,唱一唱,找一找。(律动:洗手歌)交流:什么时候要洗手?小结:手洗干净不仅整洁,还保持身体健康。
(四)活动三 为什么会这样?
1、过渡:正式掌握了这么多小窍门,所以你们都是整洁的好学生。
2、不过老师经常在校园里看到这样的孩子。(出示一个孩子干净整洁与不整洁的对比图)早上背着书包来上学的时候,干干净净;可放学时变成这样,看到你们惊讶的表情,我猜你们一定在想:(课件出示 活动三 为什么会这样?)
3、猜一猜。
4、你们看,像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出示一段视频:学生在游戏、活动、调皮)看到他们这样,谁有好办法?让他们保持整洁呢?(交流)
5、大家想了这么多好主意,有俩这些好主意,相信我们身边干净整洁的同学会越来越多。
(五)结束
1、今天,跟大家做游戏、聊天,老师学到很多很多。我还知道,大家不仅爱整洁会整洁,而且还会保持整洁。
2、老师送礼物。(简介要求)
3、相信大家按照要求认真地做,当我们再一次看到我们的镜子朋友时,你一定能自豪的说:“我很整洁”(补充板书课题:我很)
2、思想品德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⒈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⒉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⒊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我们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所,与他人相处也并不是总是和谐的,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呢?这就要我们学会和谐相处。(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与他人相处的黄金规则
⒈阅读教材P14中的两个案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⑴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同学虽不是有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但在行动中只顾自己的意愿,没有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引起了别人的反感和不快。
⑵站在被强迫和*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他们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他们或他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
⒊引导并理解孔子的名言和课前搜集的有关与人交往的格言警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应遵循怎样的准则?
⒋试着用名言提示的方法填一填课本P15的表格。并交流他们填写的情况。引导学生从交流中得到感悟,然后进一步交流各自独特的与人交往的秘诀。
活动二:发生冲突怎么办
⒈阅读课本P16的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江周或子豪,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旁观者,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
⒉引导学生填写课本P17的`表格,然后交流。
⒊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研讨:
⑴我与最要好的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我该怎么办?
⑵我热心帮助同学,主动管理班级,但有些同学却不领情,还说我多管闲事,想表现自己。我该怎么办?
⒋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对人友善、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讲究说话的技巧,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化解矛盾。
⒌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人们成功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的故事。
活动三:演一演、议一议
⒈让学生不记名写下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投入“悄悄话”信箱,然后让学生选取两个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景再现。
⒉全班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种与长辈交往的方式?你最不喜欢哪种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围绕教材P18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找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⒊教师趁机引出教材中小光的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⑴你认为小光的爸爸看到这封信后会怎样做?
⑵你觉得用写信的方法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可行吗?
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像小光那样,当与长辈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并想方设法与他们沟通。
⒋活动延伸。就你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或矛盾,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与父母进行沟通,如给父母写一封信等。
三、教学总结。(略)
四、作业设计:
⒈搜集有关与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
⒉你与父母或其他长辈发生过冲突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学了本课之后,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沟通呢?
⒊你和他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3、思想品德教案优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上课专心听讲有利于学好知识,教育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做到:眼看、耳听、心想,注意力集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小猫开始钓不到鱼,为什么后来钓到了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认真看《小猫钓鱼》的动画片。(放《小猫钓鱼》的动画片,或用幻灯片配上录音)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小猫开始因为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蜒,一会儿捉蝴蝶,所以钓不到鱼;后来蜻蜒、蝴蝶又飞来了,它像没看见一样,一心一意钓鱼,所以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一心一意地钓鱼,这样就叫精神集中,也叫专心。
3、过渡语:小猫只有“专心”才能钓到大鱼。我们学习 知识也需要专心,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专心听讲。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讨论明理。
1、创设情境:兰兰,好样的!(分四组,每组发给一朵小红花。在黑板上出示兰兰、圆圆、亮亮、乐乐、林林图像)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红花给谁戴。这五个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谁做得好,就给他(她)戴上小红花。(放小品录像《兰兰,好样的》。没有条件的可现场表演)
镜头一: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课,同学们在认真听,突然,外面传来笑声,兰兰像没听见一样,专心听老师讲课;圆圆却往窗户外看。
问:老师在讲课时,外面传来笑声,兰兰是怎么做的?
(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受其它声音的干扰,即耳:听。板:耳听)
镜头二: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林林拿出画片,悄悄地对兰兰说:“你看,我买的新画片,多漂亮。”兰兰摆摆手,还是望着老师写字。
问: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林林拿出画片给兰兰看,兰兰是怎样做的? (认真看老师板书,不受同学的影响,即眼看。板书:眼看)
镜头三:老师提问时,前面的同学不小心碰了兰兰的桌子,兰兰像没看见一样,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站起来回答了问题,非常精彩,同学们鼓掌。
问:老师提问时,兰兰是怎样做的?
(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即心想。板:心想)
镜头(四):作业 本发下来,兰兰的全是“√”,圆圆、林林的有几个“X”。老师表扬了兰兰,同学们夸她:“兰兰,好样的!”
2、分组讨论:
①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红花)
②为什么给他(她)戴上小红花。
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结:兰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认真听讲。耳朵注意听老师讲课,眼睛注意看老师,脑子还认真思考老师讲的问题。由于兰兰懂得只有上课专心听讲,才能学好知识的道理,因此,她能不受别人的影响,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出示灯片:《评一评》插图二,看图说说,明明这样听讲对吗?
(明明上课很守纪律,坐得端端正正,但是他的脑子里想着踢球的事,没有专心听讲)
小结:上课专心听讲应该做到耳听、眼看、心想,注意力集中。
2、谈谈自己专心听讲的收获或不专心听讲的后果。
小结:我们班有很多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如果还有谁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让我们好好向兰兰学习。
3、看图听录音:《高士其专心听讲的故事》四、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全课:
三、上课专心听讲 (耳听)
专心听讲(眼看)学好知识
2、学唱儿歌:
教室里面真安静,老师讲课仔细听。
眼睛也要注意看,精神集中不走神。
积极发言动脑筋,学习内容全弄清。
专心致志学功课,学得又好又轻松。
(用这首儿歌配上学生熟悉的《娃哈哈》或《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老师用风琴伴奏,学生跟唱)教学后记
1、发挥榜样作用,坚持正面教育。要小朋友懂得什么是专心听讲和上课专心听讲的好处,不专心听讲的坏处,生硬的说教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用“兰兰”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使学生感到真实、生动、有说服力。对低年级小朋友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向兰兰学习。在联系实际指导行为这个环节中,表扬那些专心听讲的学生,鼓励听讲不专心的同学改正缺点。
2、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课充分发挥音像媒体的功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总结全课时打破了传统的教法,用儿歌配唱的形式,生动活泼,小朋友易于接受,记忆深刻。
4、2020关于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优秀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颂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节日典故。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倡导过中国节,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3、激发探索科学兴趣,增强刻苦钻研精神。
二、活动内容
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以及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多种形式述说传统节日中的来历、习俗,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三、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形式生动活泼,了解传统节日,抒发真情实感。
四、准备工作:收集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五、计划实施过程
导入:由某个西洋节的传统节日,过渡到今天班会的主题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看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讲述主要中国传统节日以及由来
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等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时期已开始中秋赏月。唐代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之风俗。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与春节、端午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此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当中也很盛行。 “花好月圆”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该节日的节庆活动以及民俗心理是极为有情致、颇具诗情画意的。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自习俗有异,但有许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如李商隐的《嫦 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苏轼《水调歌头》等等
(二)设计小品表演有关中国节日与外国节日—我看传统节日与外来节日
A, 让学生举手抢猜中国的传统节日
B,让学生抢答有关七夕、中秋、春节的诗歌和故事,与春节有关的神话,活动等;总结其他节日的寓意。
(四)情景表演
1 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很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圆,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过节时吃的月饼也作成圆形的,叫作月饼。你们家的中秋节一般是怎样度过的呢?
2 学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饼的小品。
(五)讲述漳州地区的主要传统节日
漳州民间流传一首《十二月歌》,把本地的岁时习俗以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月鼓仔灯,二月落花生,三月□(音燕,意为浸种)豆芽,四月卖麻茶,五月来裹粽,六月塍草冻,七月印经衣,八月卖麻糍,九月放公差(风筝),十月抾秞(稻)穗,十一月卖草席,十二月卖粿箬。
如元宵是春节活动的尾声,又是传统的上元节,漳州人称之为“正月半”,客家人称之为“开大正”。这一天,漳地的民俗活动特别多,也特别热闹、隆重。若元宵日天气晴好,就称今年查某(女性)岁君好,民间认为今年对女性有利。
最后以一首有关传统节日的歌曲结束本次主题班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