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九册《密铺》说课稿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6:41

小学数学第九册《密铺》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一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九册《密铺》。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综合应用中的一部分内容。它是教材的新增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密铺。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根据新教材的*精神,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了解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并且进一步探索出可密铺图形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案,学生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通过实践操作,知道任意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平面。)初步探索密铺的特点,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密铺,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了解密铺的原因,初步感知密铺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四部分构成:

(一)理解概念 密铺

(二)自主探索思考与操作。

(三)综合运用欣赏与设计

(四)总结收获体会

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

一、理解概念 密铺

1、首先,我放映很多图片,让学生来观看,看后谈谈感受。紧接着问学生:这

些美丽的图片与数学知识有关系吗?从哪看出来的?

(此环节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美丽的图案,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密铺一词。

刚才从图中看到的对平面图形的铺法,在数学中叫密铺。

你觉得怎样铺就是密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3、判断这几幅图是不是密铺?由此揭示概念。像左面这三幅图中用一种或多种平面图形不重叠、无空隙地把一个平面的中间部分铺满,这种铺法在数学中叫密铺。

4、根据生活经验,体会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

此环节由于比较简单,所以采取独立拼摆,指名演示的方式。

反馈:

先说说你是怎样拼摆的?(相同长度的边要对齐)

一起观察,用一种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能密铺吗?

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无空隙、不重叠)

5、强化概念:

小结:(看实物投影讲解)

从中间部分观察,以这个点为中心,这个点我们叫它拼接点,这个点上下左右的拼接的边都无空隙、不重叠才能成为是密铺。

二、自主探索思考与操作。

(一)研究正多边形:

1、除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那其他图形呢?(课件)

这些图形中哪个图形一定不能密铺?(圆)为什么?

(不管怎样摆都会有空隙,不能密铺)

只用一种完全一样的圆是不能密铺的。(课件)

2、(课件) 猜一猜,哪一种用完全一样的图形可以密铺?

(课件)动手操作

操作要求:每组的每个同学选用一种完全一样的图形动手铺一铺,看看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可以密铺? 然后小组交流,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图形可以密铺或为什么不能进行密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第九册《密铺》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第九册《密铺》说课稿拿出1号信封:(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五边形,正八边形)

哪个小组愿意拿着自己的学具到前面进行拼摆?

3、学生汇报,反馈交流。

(1)不能:正五边形,正八边形

你是怎样判断出正五边形、正八边形不能密铺的?(总有空隙)

(2)能密铺的图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

A 正三角形:为什么能密铺?

(从转化的角度思考;学生还可能会从角去思考,围一个点成周角,可以密铺;从定义出发去判断)

B 正六边形:

那正六边形是这样吗?一起来看一看。

4、小结:只用一种完全一样的图形进行密铺,都可以是什么图形?

(二)探索任意三边形、四边形密铺的情况:

1、过渡:除了正三角形,还有什么三角形?

四边形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四边形?(梯形)

2、猜一猜:这些图形能密铺吗?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验证。先读要求,拿出第二个信封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任意梯形)

4、反馈:主要转化的方法

5、总结:只要是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都能密铺。

(三)两种图形的密铺:

1、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呢?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延伸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在学生争论后进行小结)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是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图形进行密铺。

课件展示:正五边形和菱形、正八边形和正方形、多种图形密铺

三、综合运用欣赏与设计

1、密铺的历史背景。

1619年——数学家奇柏,第一个利用正多边形铺嵌平面。

1891年——苏联物理学家费德洛夫发现了十七种不同的铺嵌平面的对称图案。

1924年——数学家波利亚和尼格利重新发现这个事实。

最富趣味的是荷兰艺术家埃舍尔,他到西班牙旅行参观时,对一种名为阿罕拉的建筑物有很深的印象,这是一种十三世纪皇宫建筑物,其墙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尔人建造,而且铺了种类繁多、美仑美奂的马赛克图案。Escher用数日的时间复制了这些图案,并得到了启发,创造了各种并不局限于几何图案的密铺图案,这些图案包括人、青蛙、鱼、鸟、蜥蜴,甚至是他凭空想象的物体。他创作的艺术作品,结合数学与艺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让人对数学产生了另一种看法。

欣赏埃舍尔的艺术世界:

2、动手创作。(小小设计师)

看了大艺术家的作品,你现在是不是也有了创作的冲动?

下面,请你选一种或几种完全一样的图形进行密铺,可以自己设计颜色,比一比,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新颖。

(交流,展示)

四、总结:谈收获体会

我们今天只是研究了一些规则图形的简单的密铺。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密铺现象。同学们可以到生活中去观察,也可以上网浏览。

拓展阅读

1、北师大版八年级《除法》稿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的内容是义务教育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三章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法、教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

1、教材内容:

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标中“情境引入——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

分式是分的“代化”,与分的约分、分的乘除法有切的联系,也为后面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垫。

3、教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

(1)、类比分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的兴趣和热情。

4、教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方法是我们实现教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程*中,老师应成为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方式,引导习方式的转变,使生成为习的主人。

2、北师大版四年级上《三颗纽扣的房子》稿

一、教材:

《“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十一单元大与中三篇主体之一。

《“三颗纽扣”的房子》选自意大利通话。故事记述了木匠三颗纽扣做了一间很的可以推动的房子到外地去谋生。晚上,遇上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前来求助避雨的人接二连三,他来者不拒。国王受到了启发,决定放弃王位,拉着房子周游全国,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却能温暖众生。

这篇童话寓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虽然不是起伏跌宕,但发展层次清晰,重复的情节,重复的语言,刻画出穷木匠纯朴、善良、美好的心灵。把好人的心虽,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的解释了出来。

四年级的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

三、教目标

1.生能认识本的17个生字,会写本的1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默读,把握章的中心思想,找出的中心句。

4.通过,使生明白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却能温暖众生。”

四、教重点、难点:

通过读,找到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五、教准备:

多媒体

六、教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习一篇意大利童话《“三颗钮扣”的房子》,注意看老师板书。

师边板书便:“纽”字是我们今天要的一个生字,注意看老师写: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丑”,要写的左窄右宽,读作“纽”。

生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们轻轻翻书,认真默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注意,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大意,再有重点的读

生快速默读

2、认读生字:

师;生字会读了吗?先请同桌两人互相指着认字表的生字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生互相指读。

师:我们来读读大屏幕上的生字

钮扣 出租 搁置 锤子 刨子 锯 门槛 膝盖 拒绝 仆人 嘭 *喇叭 娶亲 笑眯眯

在这节的生字中,有一个字容易写错(出示“膝”字) ,谁来给大家提个醒,写这个字是该注意什么?生

拿出你的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师在田字格中写“膝”字)

(三)、深入习,感悟寓意

师:同们已经为自然段标上了序号,一共多少个自然段?(60个)这篇很长,同们在习这样一篇长时,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然后再重点阅读某一部分。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习这篇童话故事。请你快速的看一遍,看看“三颗纽扣”的房子到底是一间怎样的房子?(生略读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一个人、十三个人、全世界的人

师:这些都是同们读书的过程了解到的。咦,老师就不明白了,“三颗纽扣”到底给自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呀?

请自由朗读1--4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一部分

师:谁来读读你划的语句?

相机件出示三自然段

师: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房子?从哪里你感受到了它很?(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来理解体会)

师:你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房子真的很吗?(指导生抓住关键的词来读出感情)

3、二部分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三颗纽扣”的房子很,仅仅搁得下他一个人,可是怎么又装得下十三个人呢?这十三个人有是些什么人?请你默读5--3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

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三颗纽扣”的房子给他们遮挡了风雨,从这你看出“三颗纽扣”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颗纽扣的房子虽然很,但还是容下了十三个人,看来问题不在于房子的大,那在于什么呢?声读读国王与三颗纽扣对话的部分,看看书上是怎么的?

根据生的回答,相机件出示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结合内容来

师生交流

师:你认为一个“好人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相机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颗( )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引导生带到句子里)生填空交流

师:是呀,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颗善良的、无私奉献的、充满爱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教师一边结一边完成板书),温暖每个人的心,愿我们都拥有一颗这样的心。

3、《百分的互化》的稿

一、依据标,教材

《百分的互化》是年义务教育六年制11的内容。它是在习了百分的意义、明确了百分同分的联系的基础上教的。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习百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例1、例2是教与百分的互化。教材联系了百分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化成分母为100的分再写成百分或先把百分写成分形式再化成”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生归纳概括出、百分互化的简便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的教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生理解并掌握百分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掌握百分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生掌握百分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二、以人为本,策略。

程标准》指出:“要紧联系生的生活实际,从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教材特点、生实际情况,我采取组合作习,引导生应用过的分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习新知识。同时,让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三、以探为主,流程。

堂教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目标,我对整个教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程序: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生的习兴趣,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帮助主人公比较2/5、42%、0.45的问题,然后引出题。

(二)大胆探索,习新知。

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生理解新知识,提高堂教效果。

(1)准备题。

①把下面的化成分,并你是怎样想的?

0.2 1.5 0.375 1.25

2/25 21/100 7/8 3/5

③把下面各写成百分

71/100 120/100 250/100 12.5/100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与百分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活动一:

①出示尝试练习后先让0.24.1.4.0.123的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导生感受与分的联系,为突出转化过程进行垫。

生思考:要把化成百分,联系以前的知识,可以先把怎么办?之后让生动手尝试,(做不出来的生可先看教材例1)汇报结果时突出每道题的转化过程。

活动二:完成P80的做一做(1),并让你是怎样想的?

活动三、引导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化成百分的简便方法。(生口述,教师板书)并注意让生理解点右移两位与添百分号的关系。

生有了、分互化的基础,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先让生独立解答,再引导生分析、观察、归纳,使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落实。

活动一:化成百分的方法,出示例2后组织组讨论百分化成的方法。之后每组先选代表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集体讲评。

活动二:完成P80(2)做一做,并思考如何很快地把百分化成生口述,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先出现与百分之间互化的题目,再出现比较有分、百分混合的题目。

(四)全总结,质疑问难。

综观整堂的设计,我力图从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堂真正焕发活力,让生真正成为习的主人。

4、展示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稿

一、教材

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教材承担着让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的。本节主要让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是促进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习的重要环节。

(一)教目标:根据新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充分考虑五年级生思维水平,确立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教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通过转化,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三)教具、具准备:多媒体

剪刀、4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彩笔。为实现以上教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为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生分析: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习就要让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设计理念:程标准》指出:“由于生所处的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生的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生个性与特长发展实验研究》这一题旨在通过堂教这一主渠道激发生的习兴趣,张扬生的个性,形成爱好,(转自 吧 )使生掌握习策略,并最终能够发展特长。因此,整节我始终坚持构建和谐的堂,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气氛,尊重生的真实想法,关注生真实的思维世界,整个教过程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中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互动”,形成了思想与情感的真正交流,做到了“以人为本”,这样师生彼此形成了一个习共同体,整个教过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另外,《程标准》中提出“自主探索”是重要的习方式,因此我在本节的设计中,是先让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与底和高有关系,再让生明确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样,是在生自己思维指向性基础上的探索,也就是让生明确了“我要探索什么,我为什么探索”,避免了人为地提供探索的方向,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生的自主探索既有利于教的合理进展,又有利于生对知识的真正获得,同时还有利于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到了有效的探索。

教法: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思想。

2、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的特点、本节的教内容以及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方式,通过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生的习兴趣,调动生的习积极性。通过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原则。

3、反馈教法:为了体现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中,采用反馈教法进行教,给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生不仅“会”而且“会”。

法:生的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我以培养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过程中,我培养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习。习的应该是生活中的,是生“自己的”。让生在生活情境中“寻”,在实践操作中“做”,在现实生活中“用”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理念,高效完成教目标,我设计如下堂教环节:

整个教过程大致是这样一个教流程:

1)通过“你发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问题,巩固和加深了对已过的图形的认识。再由解决“两个花坛哪个大?”这个实际的问题,让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2)初步感知用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局限性,从而激起生进一步寻求简单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引导生观察表中的据,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猜想到了什么?让生大胆猜想。通过细心地观察、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然后再探索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生经历着比较、分析、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生在知识的同时,理解和经历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4)进行综合性的练习,使生体会“以致用”。

5)最后让生谈谈在本节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生畅所欲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

(一)创设情景,揭示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让生猜一猜。

2、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归纳

1、尝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3、对比、总结、提炼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四)总结评价,升华提高

师生共谈本节的收获,引导孩子用转化的方法尝试解决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5、中体育的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内容是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技巧单元的前滚翻,本的主要习内容是习前滚翻以及游戏,下面我就把本的教材特点,生情况,练法以及教流程做一下简要的介绍,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一、 设计思路

程标准指出要以健康一为指导思想,倡导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要以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重培养生的自主练能力。在教中,要以快乐体育为主线,让同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习,同时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本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生自主思考,模仿练习,在中加以游戏教,使堂氛围活跃,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二、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技巧单元的必修,它是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前滚翻教材是最基础的滚翻教材,活动形式接近生活,有自我保护的价值,通过前滚翻习,能发展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以及增强其本位感觉。

三、 情分析

我所担任的是七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的教,每班人在50人左右,男女基本各半。由于我们所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教设施有限,所以同们自以来所参加的体育项目就十分有限,练习时间更是少之有少,致使同们的协调性、灵敏性、空间感等素质都较差,所以在练习时难度会加大,有的同可能在做的时候会出现无法控制方向的情况。但由于同们处于初中阶段,这阶段的生模仿能力很强,教时要充分抓住生这一特点,尽量给生做完整的示动作,少做分解动作,让生直接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我想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教目标及其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习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如下:

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习,使同们知道前滚翻的练习方法和动作要领。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的生能掌握前滚翻的动作,其中有部分同能够熟练掌握。同时增强其本位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同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蹬地团身滚翻

难点:枕骨 肩 背 ** 依次触垫滚动

五、 教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师主导,生主体,快乐体育的教理念,在教中主要采用游戏法、示讲解法、观察法、模仿练习法、纠错法、辅助练习法、帮助保护法等练习方法。在教的准备和结束阶段,均采用游戏法,这样能使同们注意力集中,堂气氛活跃,同时能发展同们的灵敏素质和空间感觉。在主要教材的教授中,主要采用示讲解相结合法,这样能使同们在脑海中建立动作的基本概念;观察模仿相结合法,这样能提高同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让同们自主模仿练习,体现出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辅助练习法,这种方法能使教在难点上有所突破,解决练习难题;保护帮助法是生在老师的保护和帮助下完成动作,这样能让生克服心理恐惧,战胜自我,达到练习目标。

六、 教流程

在本中,我把教活动分为热身准备部分,基本教部分和放松结束部分,其具体安排如下:

1、 热身准备部分

前常规——就是组织集合,检查人服装,宣布教内容,安排见习生。

② 游戏——叫号组队

③ 徒手操

2、 基本部分

① 教师完整示讲解前滚翻

生自主模仿练习

③ 难点突破——辅助练习

生技能提高练习

3、 放松结束部分

① 游戏——盲人采线

② 评价——教师总评,生互评。

后常规——安排收还器材,后练习。

七、 场地器材

根据教实际,需要篮球场一块,体操垫11个。

我的到此结束,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谢谢大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第九册《密铺》说课稿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1349.html

热门阅读

  1. 除夕祝福短信大全
  2. 清洁卫生保洁协议书
  3. 蛇年春节短信送祝福
  4. 诸葛亮小故事
  5. 清明踏青乐陶陶作文
  6. 弘扬五四精神的诗歌
  7. 《念奴娇过洞庭》全词翻译赏析
  8.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计划
  9. 大学生关于文明开封我的中国梦论文3000字
  10.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我喜欢美好的环境》的教学设计
  11. 最新整理春节诗词带赏析
  12. 迎新春手抄报内容
  13. 微微忧伤的句子
  14. 中国春节的古诗
  15. 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16. 201年新春祝福语大全
  17.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原文及赏析
  18. 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
  19. 描写海的随笔散文
  20. 如何审题立意演讲稿
  21. 《甜甜的秘密》教学设计
  22. 未来的房子小学三年级想象作文200字
  23. 勇者的画像小学作文500字
  24. 小学二年级有关雨的谚语精选
  25. 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6. 2016年5国际劳动节祝福语大全
  27. 万圣节qq空间祝福语50条
  28. 猴年愚人节最受欢迎整人短信祝福语
  29. 七夕浪漫诗词赏识
  30. 竞聘银行国际业务部一级业务员的演讲稿范文
  31. 抗战老兵刘维忠的故事:九死一生打日寇
  32. 语文《一株紫丁香》教案设计
  33. 有关八一建军节的最新精选祝福语短信
  34. 惊鸿一面原来你这般有诗意散文
  35. 《黑人谈河流》的教学设计范文
  36. 小学生新年贺卡祝福语
  37. 优美句子5条
  38. 难忘的除夕夜作文250字
  39. 有关送别的古诗:渭城曲
  40. 写春天的句子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10:16:12
本页面最近被 64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3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