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读后感
夜深人静,独坐书桌,看完《小王子》,由衷产生了对小孩内心那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加之今天的经历,更加凝聚了此时内心的想法。细细品味之下,我们也可以活成自己心中的小王子,无拘无束,只有对新事物的期待与体验。
阅读童话,曾经在自己眼中,会显得稚嫩,事实却并非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所训,也是结合实际而得。不同的作品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与视觉享受,当你在阅读童话之际,加之被现实生活的繁杂所扰,对理想生活的期待便由来已久。童话却能在某一程度上拉近这一距离,书中有真善美的童心,却没有琐碎冗长的事物。
童话总是充满奇特的想象,正是由于这种极具魅力的想象,才为孩子们心中的世界平添了几分色彩。阅读此书,始于一篇文章的见解,而自己本身也对小孩钟爱有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前日,曾看过一篇关于论读书作用的文章,当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镜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今日,与朋友相聚闲谈,在闲谈途中,发生一事令自己顿感生活不一样的另一面。这也使自己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关于《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甲方乙方》的演讲稿。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够更加触发我们对生活的体会,对内心的向往。
我们注定回不去我们的孩提时代,也很难再寻觅到我们儿时内心的渴求与想法。不为昨日耿耿于怀,不为明天忧心忡忡,只为今天脚踏实地,这是一位朋友告诫之语,至今仍难以忘怀。生活要想达到远方,就要取舍于甲方乙方。在这取舍之际 独享静谧时光,独品文学经典,想必也能拉近你与远方的距离;而对于每一个渴望诗和远方的人,想来也是极好的。
长大了,变成一个大人,看待很多事情会带上感情色彩,对待很多人会有防备与猜忌。这是每个人的不同境遇造成的,也是在所难免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体系里面,谁不想永远拥有赤子之心,可这个社会很难容得下你的纯净的心与想象力。
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很久以前了,那时候自己天马行空,与身边的人都格格不入,没有人听得懂我的幻想我的灵感,我那些光怪陆离飞天遁地的梦境对他们来说就只是奇怪的梦而已。直到读了这本书,突然明白很多事情,庆幸自己还好好的保护着自己的心。
第二次读《小王子》,我正陷在悲伤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爱情这种病,很容易就让人失去自我。我看着被驯服的狐狸,看着假骄傲的玫瑰花,看着从懵懂到勇敢面对的小王子,淡淡的哀伤弥漫心间,却又有了面对的勇气。人生总是要勇敢面对的,逃避只会更加迷失自我。
再次读《小王子》早已事过境迁,大家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我知道被驯服就要有流泪的准备,但我已经重塑自我了,只有自己能驯服自己,如果你不允许,谁又能穿透你的铠甲伤害你的心呢。
随手写一下吧,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片段:
1.小王子漫游过几个小行星最后来到地球的撒哈拉沙漠上,他面对着渺无人烟的空旷山崖一遍一遍的喊话,回应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回音。后来他在沙漠上遇到一条蛇,他不禁问道:“所有的人都到哪去了,在沙漠上真有点寂寞。”“在人群里也是很孤独的。”蛇回答他。
2.小王子遇到了狐狸的时候,他请求狐狸陪他玩,狐狸拒绝了,狐狸说:“我不能陪你玩,因为我还没有被驯养。”小王子不解:“什么是驯养?”“驯养,就是建立起某种联系。”小王子驯养了狐狸,但最后还是离开了狐狸,离开的时候他问狐狸:“那你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吧。” “至少我还有麦子的颜色。”
大致意思吧。
年少时的快乐很简单,长大后懂得越多烦恼越多,快乐越难。工作中应付挑剔的客户,各怀心思的同事,不看重你的老板。上班对着电脑,下班捧着手机,渐渐的我发现,我很难再交到一个好朋友,学生时代的好友也各奔东西,从事的工作不同也不再有对视的默契和说不尽的话题,我们都为着生活奔波忙碌,为琐事烦恼困顿。在人群中,也是很孤独的,即使我面对着我的朋友说说笑笑,其实内心苦涩茫然,大家都太忙了,没有人愿意听你无谓的理想也抱怨,你也学会自我消化自己品尝,心里仿佛砌起一堵高墙,也常常被泪水浸染。
几年前,我遇到的我的小王子,我重新建立起一个信念梦想,它常常抚慰我焦躁压抑的内心,我又重新感到快乐。即使我从未得到过它,甚至从未接近过它。时间长了,我也偶尔对其他事物怀抱新鲜感,有些厌倦也有些无谓起来,我的信念逐渐模糊,逐渐被生活驱逐着。午夜梦回中我低着头沉默着走在羊肠小道上,我的身旁空无一人,周围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我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该走向何处,终点何方。我仿佛看到了走马灯,这是人生的回忆录那?这是人生的终点吗?我仿佛瞥见一道微弱的亮光,我不禁停下脚步回头望,身后堆积着很多东西,童年时美丽的发卡,贴在墙上的奖状,分别时写的信,堆积再角落里的影碟CD,玻璃罐里的星星……我想向后奔去,可是仿佛原地踏步,我挣扎着迈步,可是距离从未缩短。我不甘心又无奈的垂头丧气,最后还是继续往前走。我似乎发现脚步轻盈了许多,周围也仿佛没那么阴暗可怕,我开始观察周边的环境,有些嘈杂的车鸣声,有轻微悦耳的音乐流淌着,有街边小摊贩的叫卖声,有小孩子的笑闹和炮仗声……这是梦吗?我挣扎着想分清现实和梦境,猛的惊醒,天蒙蒙亮,闹钟还没响,似乎还可以睡两个小时的回笼觉,我却不再有睡意,我翻开几年前写的日记,稚嫩的笔迹,简单的心。我想起了我的小王子,我又似乎有些快乐起来了。
书中出场的重要角色有:飞行员、玫瑰、狐狸、蛇,以及六个行星上各行各业的人。
所有的角色都是单独出现的。小王子的行星上只有他和玫瑰,他旅途经过的前六个星球上都只有一个人,每个人都在独自做自己的事,小王子在每个星球上都没有停留。
小王子来到地球就落在沙漠,遇到的第一个生物是蛇。小王子说“人在哪里?沙漠里有些寂寞”,蛇说“人群中也一样寂寞”。
他离开蛇,遇到一朵花,又问“人在哪儿”。花朵回答“人没有根,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小王子并没有发表意见,坚持要找人,顺着“看上去有人”的路,遇到了五千朵玫瑰,又遇到狐狸。狐狸想让小王子驯养他,小王子说的仍然是他想找人,他的时间不多。
小王子的旅途中遇到了许多人和生物,但所有的一切都无法让他驻足。直到狐狸向他解释“人只能了解自己所驯服的东西,你的玫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为她花费了时间”。又说“你驯服了你的玫瑰,你要对她负责”。
小王子离开狐狸,就见到了铁路,直到这时他才开始思考旅途的意义。他问出“他们在寻找什么呢?”“他们不满意自己待的地方吗?”时,心中才有了答案。
他想找“人”,找到的人在他看来都不知所谓地忙碌着,只有动物愿意与他交流。他想摆脱孤独感,却发现所有的人都孤独。他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回头,绕了这么一圈,终于还是要回归故土。
我个人认为,他并不是在狐狸、飞行员和玫瑰之间选择了谁,而是在地球和b612小行星之间选择了b612小行星。他走了这么长的路,所谓的找“人”,实际上是在找同类,无非是想摆脱孤独感,b612小行星和地球同样孤独,但那颗小行星和他的小羊一样很小很小,是属于他的星球,而且他还有一朵属于他的玫瑰。
拓展阅读
1、孔融让梨故事小学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这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一定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会尊重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孔融让梨故事小学读后感
谦让是我国传统的礼仪。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孔融,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语。孔融4岁时,一日,父亲给他和他的哥哥买了一些香梨,父亲给他了一个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却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亲看了非常惊喜、高兴。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们乘上了车,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车了,老奶奶没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车了,老奶奶刚要坐下,一群年轻人跑过来,把老奶奶推开,自己坐下,老奶奶差点儿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轻轻地说道:“姐姐把我们的位子,让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你看她没有位子坐,多可怜呀!”“妹妹难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吗?”姐姐疑惑的问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岁能让梨,我现在是10岁,你现在16岁,难道我们这些都不懂吗?我们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样也算助人为乐呀!”我认真地说道。“妹妹,妹妹你说的太有理了,让我实在太佩服了,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让座吧!”“OK。”我回答到,说着我把老奶奶搀扶了过来,又让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连声说:“谢谢,谢谢呀!”。“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岁都会让梨了,作为我们一定要向孔融学习,做一个学会谦让的小学生!
3、孔融让梨故事小学读后感
一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完之后一种佩服之情油然而升,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么懂事,他的高尚举动和优秀品德深深教育了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简朴的语句中,洋溢着可贵的尊老爱幼的'品质,蕴藏着其中的美德。
现实的我与孔融比起来真是有点羞愧,一件惭愧的事又在脑海中飘荡着,那事发生在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我看看动画片又看看钟表说:“糟糕”电视剧大结局忘看了,我立即拿起遥控器换了台,弟弟一下子变了脸色,跑来给我争吵。吵闹声惊动了妈妈,妈妈了解情况后,就说:麟麟,做哥哥的让着点弟弟,而且弟弟是先看的,你不能换个房间看吗?我说:“就不!”听话妈妈叫!我瞪了妈妈一眼就气冲冲地回了房间。到了晚上妈妈看电视,我刻意在电视机前左右摆动,妈妈叫我别挡着,我假装没听见,最后妈妈什么也没说出去了。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令人后悔的事,我恨透了自己真对不起妈妈又没让着弟弟,现在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要先人后己,尊老爱幼。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做什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谦让别人,做到先人后己,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多更丰富。谦让,是一种美德,有时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学会谦让,做到谦让,那么,你就会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的快乐。
4、孔融让梨故事小学读后感
中华自古以来都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传统美德,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古代的小孩子都这么懂得礼让,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孔融是最小的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小孩子,无比溺爱他,呵护她。这也成为了现代常见堪称几乎的现象。尤其是独生子,家长团团围着一个小孩,就像一群龙守护一颗明珠一样。“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吗,换饮料吧?”“冷了吗?”让人不禁感叹道,这比慈禧还享福啊!这就导致了孩子不懂礼让。
我就是个“嫡系皇子”。因为哥哥住在姑姑家,逢年过节也很难来一趟。家里虽说这有三口人,但那两个大人无非不围这我团团转?我也要学习礼让,可去哪学呢?家里只有我一个“嫡子”啊!谦让是人和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懂得谦让的人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记得有一次,我才那么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爷爷端过来两只苹果,说给我们吃,而那两个苹果一大一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挑了一个又大又饱满的,而那个小孩更是被宠爱得不得了,就嚷嚷着要拿大的,我们就因为一个苹果闹得不可开交,你争我抢,后来爷爷把那个小苹果换了个大的才平息了这场无理取闹的戏码。长大后回想此事,真是有感而发!唉,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蜜罐,每个独生子都在蜜罐里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当我问爷爷为什么不锻炼我礼让的时候,爷爷满不在乎,只是抛了一句“礼让了就是懦弱的人啦,你要去争去抢啊”。可我认为,不学会礼让,而去争抢,就像后宫里的你争我斗一样,这才是懦弱的表现,这才是不懂事不听话。
现在的我们该怎么做呢?在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互相谦让,不要你争我抢,闹得一团糟。人与人之间不要咄咄逼人,要你让我我让你,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自己是个“嫡系皇子”,也要像古人学会怎样礼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