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本学期计划的目标要求,以背越式跳高单元教学为课例进行教学。本单元共10次课,本课为背越式跳高单元教学第四次课.
二、教学理念
依据我校课程*提出的“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教师合理把握教学,给学生较大的学、练空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自内心地感受主动参与运动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学练的过程中配上音乐,把健康的理念
和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关注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交流情感、体验快乐的课堂.
三、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高中年级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属于田径运动的跳跃类教材。现今我把此教材用于我校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第一次速度,爆发力,弹跳力的增长期,他们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第二,现在镇、区、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的跳高比赛,全是采用是背越式跳高技术,为发展我校学生的跳高水平,发现我校的跳高苗子,因此我从四年级开始教授背越式跳高,由于背越式跳高技术难度较大,所以本学期将安排10个课时进行教学,该课次为单元教学计划的第四次课。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海绵包四个技术环节组成,以过竿姿势分为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结合是教学的重点,过竿动作是教学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年龄为10、11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第一次速度,爆发力,弹跳力的增长期,他们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模仿力。学生作为个体,他们具有其独立性,好强性,模仿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模仿力和创造能力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比赛和小组动作展示,体现现代人追求成功,尝试冒险、挑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过竿动作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摆动腿的提膝)
六、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身体练习。 2、运动技能:学生会运用一种跳高动作越过横竿,并在此上技术上有发展.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跳跃能力、身体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心理健康:通过跳高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争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战胜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和分解法、游戏竞赛法、表扬鼓励法、分组练习法,小组讨
论法等方法来达到传授背越式跳高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
学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采用
观察法、表象训练法、模仿练习法、重复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和小组评价法
教学手段:老师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做完整示范动作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其目的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横杆高度进行练习。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培养团结友爱,勇于拼搏的精神。
八、教学思路和过程:
1.导入新课阶段:课堂常规,提出课的内容和要求.
2.激发兴趣阶段:运用活力而动感的热身操,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充分活动学生的身体各部位,达到热身的目的,配上音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3.技能学练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合作探究,1到4步起跳头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训练起跳时与摆动腿提膝的配合动作;第二部分是1——4步起跳过竿练习,让学生互相评价选出优秀动作进行展示,发展学生跳高技术水平.
4.弹跳素质训练阶段:设计体育游戏《单脚跳攻城堡》,其目的是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勇于拼搏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放松阶段:以随意和意念放松,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在徐徐的清风中,观看教师背.越式跳高示范表演,在愉悦的心境中充分放松全身,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6.分享交流阶段:评价小结本次课,相互分享交流.
7.课后延伸阶段:安排学生收集和欣赏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动作图片和视频。
九、预计生理负荷:
平均心率预计:120~155次∕分 练习密度预计:40%~50%
场地与器材:篮球场 扩音器一台,跳高架二付,海棉垫2块 8个软式排球
学校:南奥实验学校 学段:水平二 任课教师:谢永发
拓展阅读
1、公开课部编版一上语文aieiui教学设计大全
教师:王健君
1、认识复韵母。
2、学会ai.ei.ui 三个复韵母的音和它们的四声,给音节正确的标调。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ai.ei.ui 三个复韵母的音和它们的四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标调小故事表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师生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想不想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拼音果园看看?(出示课件:果树情境图)你们想得到这些丰收的果实吗?(生:想。)告诉你们,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果子上面的字母宝宝,这个水果就属于谁。
二、合作交流,学习韵母
1.出示情境图,引出ai、ei、ui三个复韵母。
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2.教学复韵母ai。
(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 你爱你的奶奶吗?除了奶奶,你还爱谁呢?
(2)教学ai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把“爱”这个音读成一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韵母ai,(课件出示ai)你们发现了什么?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跟老师说:复韵母。
②读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也有发音方法。现在,老师来读ai,请同学们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③教师指导学生发音:读ai的时候,就是先张大嘴巴发a的口形,马上滑向i的口形,口形由大到小是有变化的,读得快一点儿,就是ai。请跟老师一起读。老师及时帮助正音。
(3)四声练习。
①ai也有四声,他的声调应当标在谁的上面呢?(标调儿歌) ②读儿歌,问:ai的四声标在谁的上面?(出示ai的四声) 教师指导读。
(4)拼读练习,巩固发音。 导言:a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n和ǎi可以拼成nǎi这个音节(出示拼音卡nǎi),老师这把ai和其他的声母拼成了音节,你们相不想拼一拼。课件出示a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
3.迁移方法,学习ei。
(1)听“拔萝卜”歌曲引出ei。 (2)教学ei的发音,认清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发音: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第二位韵母朋友(课件出示ei)。ei和ai一样也是复韵母。它们的发音方法是一样的,想想刚才的好方法,自己动动嘴,试试看!读ei的时候,嘴巴是——(从e的口形到i的口形。)(个人读、小组读) (3)四声练习。 (4)拼读练习。
4.运用规律,合作学习ui。
(1)出示插图,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出ui. (2)教会发音方法。 (3)四声练习。
(4)拼读练习。课件出示ui的拼读图,开火车拼读。 5.示范指导、练习书写
三、游戏活动,学习音节
1、游戏“摘苹果”
2、在拼音森林里长满了蘑菇,这些蘑菇可漂亮了!小兔见了,高兴极了,他想摘一些蘑菇孝敬妈妈,可是要摘这些蘑菇可不容易,因为这些是音节蘑菇。
3、只要你能拼出蘑菇上的音节就可以摘下蘑菇了。挑选自己喜欢的蘑菇拼一拼——指名摘蘑菇拼读。
四、趣读儿歌,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汉语拼音果园,与ai、ei、ui成了最好的朋友。同时还掌握了它们的标调规律:有a不放过,没a找o、e,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2、公开课部编版一上语文aieiui教学设计大全
9、ɑi ei ui 教材分析:
本课有6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3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孩子们听奶奶讲故事的情境图。放学了,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围坐在一位白头发、戴眼镜的老奶奶身边,听奶奶讲故事。小圆桌上放着一杯水。其中“挨、奶、白、戴”提示ai的音,“杯、围”提示ei的音,“水”提示ui的音。
第二部分是复韵母ai、ei、ui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声母与ai、ei、ui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四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情境图。奶奶带着小孙女愉快地玩耍,小女孩正快步奔向奶奶。图的右边是两个带拼音的词语“妹妹、奶奶”,提示了图中的人物关系,其中“妹、奶”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儿歌《小白兔》。其中bái、wěi、zuǐ、zà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白、皮”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六部分是本课会认的生字“妹、奶、白、皮”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pái du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复韵母ai ei ui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韵母读音。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先来探望一些旧朋友——单韵母 (逐一出示):ɑ i e u,复习,认读。
(卡片组合)ɑi ei ui它们结成朋友,会怎样呢?
3、引出:单韵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单韵母i瘦瘦的,胆子也小,ɑ,e,u主动带他出去玩。所以,站在这里的不是一个字母了,它们叫复韵母。
板书:复韵母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复韵母ɑi
1、出示“ɑ”卡片和 “i”卡片
2、引导:当它们做了朋友以后会变成什么?(右手滑过左手拼成ɑi ) 要先摆好ɑ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ɑ滑到i ,ɑ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ɑi)
引导观察课文图片,明白a和i是挨在一起的。 学生开火车式抽读
4、出示儿歌:ɑ在前,i 在后,滑过来ɑiɑiɑi
5、示范写法, 学生书空
(二)学习复韵母ei
1、右手出示“e”卡片,左手出示“i”卡片
2、请同学试一下帮它们结朋友:要先摆好e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e滑到i ,e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ei)
小朋友砍木头,嘴里发出ei 的声音。
4、编儿歌:e在前,i 在后,滑过来eieiei
5、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学习复韵母ui
1、由“喂”的读音引出ui
2、提问:怎样读ui?
要先摆好u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u滑到i ,u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学生编儿歌
u在前,i 在后,滑过来uiuiui
4、板书ui : 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巩固练习
1、戴帽子游戏:课件出示ai ei ui的声调拼读。 ai ei ui的声调帽都戴在谁的头上?
2、引出规律,出示标调歌:有ɑ你可别放过,没有ɑ就找o e, iu并列标在后,声调千万别标错。
3、齐读。
四、汉字森林(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ai ei ui拼读
2.领读,齐读,男女读,开火车读,抽读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是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读会复韵母ai ei ui并听写。 板书设计:
复韵母:ai ei ui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韵母ai ei ui与声母的拼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及与声母的拼读。 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开火车读ai ei ui 2.通过老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形式,复习什么是复韵母。
3.听读练习:听老师读儿歌,找出这几个老朋友。学生边听边一起找出带调韵母,师巩固。
一对小姐弟,姐姐高来弟弟矮。弟弟要砍树,姐姐急忙制止他:“哎!哎!哎!别砍,别砍!爱护小树,人人有责!” 天气渐渐转凉了,姐姐围围巾,既温暖又好看。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内容
1.课件出示:蓝猫和淘气:他们准备到拼音王国旅游,遇上智慧姐姐,玩起了闯关游戏。
2.第一关:拼音娃娃b p k h与复韵母ai的拼读、m、w和ei的拼读、g h sh s与ui的拼读。
3.第二关:看图认一认:拼读带调复韵母音节词。 白菜、梅花、书柜
4.第三关:听故事《龟兔赛跑》。边听边想:故事里出现了哪几个小动物? 5.引出音节词? wū guī pá bái tù shuì
6.通过故事,引导:毅力+恒心=成功(特别是学习上)
7.教师小结:我们平常说的每一句话,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由我们学的拼音字母组成的。
三、学习儿歌,识记生字。
1.学生看书,找出自己学过的音节拼读。 2.教师有重点指导拼读。 3.认字:妹 奶 白 皮
四、书写练习
1.做做老师自编手指歌,活动手指、放松大脑,为写字做准备。 2.学写音节词,教师范写,学生跟写,提醒学生“三个一”。 板书设计:
wū guī bái tù pá shuì
3、公开课部编版一上语文aieiui教学设计大全
峨眉望月
遇诗仙
1.品诗悟情:扣住“山”“水”“月”“发”“向”“下”“夜”等,学会抓意象、抓关键词,品景、悟情的方法,感悟诗歌牵挂与憧憬交织的复杂情感。
(重点)
2.品诗悟人:解诗识人,深刻体悟诗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难点)
二、新课导入(3分钟)
咿呀学语时,我们便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年少时,我们又会懂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长大后,我们不自觉怀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曾经。月——不仅是美丽皎洁的动人景象,而且还寄托了某种特殊的情感,而谈到写月,诗仙李白就值得一提,他赋予了月新的生命,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仙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太白十诗九首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李白《玉壶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设计意图】以月为切入,设置情景,同时整体了解诗仙李白写月的诗句。
板块一:初品峨眉月——一识月中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341.html